《重拾交谈》| 三把椅子的使用说明书(1-2)

       高三时听很多个朋友提起过《瓦尔登湖》,无一例外都是说它看不进也读不懂,当时我拥有神秘的自信,认为自己能理解哲学大牛的思想境界,便借来阅读,不出意外地,它成为了我睡前的“必读”书物,直到毕业时,我数了数,看了十一页三行八个字。

       现在回忆起书里的内容,唯一记住的就是作者屋里的“三把椅子”——“我的屋里有三把椅子,独处时用一把,交谈时用两把,社交时用三把”,当时也不理解梭罗是什么意思,但肯定蕴含深刻的道理。读了《重拾交谈》之后,我悟了。


       无论是雪莉还是翻译的功劳,我都很感激,因为这本书我读得格外畅快,我读懂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慨、忧虑和期望。目录下的第一句话就是梭罗的三把椅子论,于是文章整体结构围绕独处、交谈和社交展开,我能清晰地看懂作者全文的脉络。

       第一篇“以交谈之名”——数字时代为什么需要对话?数字时代是一个充满魅力又暗藏忧虑的时代。对于交谈而言,变得方便、快捷、没有时空局限,但同时,本该伴随声音、感情和收获的交谈迎来了“寂静的春天”。交流是一个双向过程,作为倾听者,我们能培养同理心,促进自我反思;作为输出者,我们能感受到被倾听和被理解的快乐。但是当“我们”中间出现一个屏幕分隔之后,这些随时的反馈就被削弱甚至阻断了。因为屏幕提供了我们再创作的机会,也许我们本意只是为了展现自己更好或者自我期待的一面,不断地重新编辑修改,却渐渐变得虚假不真实,真挚的情感没有了。除此之外,数字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各式各样的信息,的确是一个吸收学习的好机会,却成为了大家逃避现实的借口,宁愿始终低着头,也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去遐想,去交谈。

      “同理心日记”中的霍尔布鲁克中学是当下现实社会的缩影,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点头之交,但仅此而已,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表露出冷漠的残忍,不是天生如此,而是缺少了同理心、共情力。手机让人们觉得现实中的亲密感没那么重要,只需维持好网络上的关系,因为人工编程出来的世界可以预测,人们喜欢这种预知的满足感,显得他们更聪慧更强大。

       回到最初的问题“数字时代为什么需要对话”,因为远离交谈的造成的困境我们都知道,甚至能侃侃而谈,却没把这当成问题,这就是最根本的问题,远离交谈的孩子成为远离交谈的父母,从此循环,那么交谈的真正意义会默认与数字媒介捆绑起来,这个问题不会像气候变化一样来得猛烈明显,但会比这伤害持久深刻。

       在第二章“远离交谈”中,雪莉明确提出不反对技术,而是支持交谈。我支持她的观点,技术的进步不能阻止的,因为技术不仅仅用于交谈,社会现象问题不是斩断问题来源就能妥善解决的,而是能意识到问题,之后缓解问题朝不良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宁可发短信,也不愿意交谈,手机已然是聚会上不可缺少的物品,我们在默许中不约而同的遵循着“三人法则”,保持一定“数字距离”,人们交谈的内容也往往由手机、电脑决定。技术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无聊瞬间”,但不能促进情感教育,社会越来越需要学会交谈的人才,社会也越来越缺少能够交谈的人才,这种矛盾刺激我们重拾交谈的需求和进程。

       阅读完前两章,对于人们远离交谈的心里原因我感同身受,在佩服作者分析能力的同时,更渴望知道雪莉接下来怎样围绕交流的“三把椅子”重新找回独处、交谈和社交的能力与状态,这也是我接下来两周的阅读目标与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拾交谈》| 三把椅子的使用说明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