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App

门,是我们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物。

门的繁体字,是两扇门。在古代汉语中,门和户是同义的,但是户是一扇门,门和户在大小上还是不一样的,所以才会有门当户对之说。

当然,对门的理解不止于其形状,由门,我们可以想到更多。记得钱钟书先生有写过一篇关于窗的文章,里面谈到窗是情人进出的通道,而从门进来的是光明正大的。现实中,的确也是这么一回事。由此看出,门具有提供交流或者流动的功能。

当门打开的时候,门外和门内的空间是互通的,外面的人可以进去,里面的人也可以出来。有一些高校,根本就是没有门,也没有围墙,完全是敞开的姿态。不过,相随而来是一些安全问题和资源的利用问题。于是,有一些有围墙也有门的高校便增设了门禁,让外面的人进来再也不是那么随心所欲了。就算引起了社会中人们的议论,但也无可厚非,毕竟,高校不是楼下菜市场。

这时,门的另外一个功能--分隔就凸显出来了。万物皆独立,即使是一个细胞,也有细胞膜作为与其他事物的分界线。门,起到的就是界限的作用。它能保护隐私和利益,也能保护个人感受。如果一个人经常打开门,要么说明他的安全感是十足的,要么说他的个体独立意识并不是那么强,也很容易受到伤害。

当门关上之后,还会形成一个共同体,我们说的"关起门来说话"就是一家人的意思。门外和门内虽然只有一门之隔,但是却是有着巨大的距离。门内人所享受,门外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除此之外,心理距离也是相当远的。我们都应该试过远远地望着某一群人谈笑风生,而自己却不会走过去,这是一扇看不见摸不着的门在作怪。

无可否认,门不会一直关着,也不能一直关着,而在我们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穿过不同的门进入到不同的人生阶段的过程。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还会发现,门不是打开的,不是敲开的,更不是揣开的,而是自己打开的。就如,在高考备考的时候,我们会说,只有我们足够努力,重点高校的大门才会为我们敞开。在选择更多元化的今天,个人能力的提升就更加重要了,唯有拥有核心竞争力,才会被接纳,获得资格。

实实在在的门如此,人心的门就更是如此了。我们不能用要求命令控制来让人把心门打开,这样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但是,如果门外的阳光明媚,风景优美,清风阵阵,那门自然而然就会打开了。再退一步,就算门还是关着,那也是挺好的,开门和关门本是个人自由,只要自己和自己相处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门的状态除了开着和关着,还有虚掩着。虚掩着门似乎就更有意思了,有着"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想来更值得考究。

漫漫长路,我们就在走过一扇一扇门的过程中品味其中的人生哲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