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中的范闲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吗?

我们从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开始探讨这个问题。

陪伴着一代人长大的《宰相刘罗锅》电视剧里面有一段和珅为刘墉脱靴的戏,大贪官和珅被刘墉整治得服服帖帖,让观众看得特别过瘾。

其实真实的历史上,这个故事与和珅和刘墉无关,也没发生在清朝,而是发生在唐朝,是发生在大诗人李白和大宦官高力士之间的事情。

酒仙李白一天喝得酩酊大醉,皇帝召他去草拟诏书,李白看不惯高力士欺软怕硬的德行,借自己靴子太紧写诏书不舒服为由,要高力士为其脱靴,得到皇帝允许,高力士敢怒不敢言,只好忍辱为李白脱靴。

历史上的刘墉并不像影视剧中那样跟和珅过不去,真实的他其实是个和事佬,他也不是罗锅,据史料记载身高当在1.90米以上,乾隆皇帝有什么事问他,他都是模棱两可。

高力士为李白脱靴

历史上真正敢戏弄和珅的人只有协办大学士嵇璜,而敢于跟和珅叫板的就只有军机大臣阿桂和大学士王杰、董诰这些元老大臣。和珅也不是一个矮粗胖的油腻男,而是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

历史的真相逐渐淹没在各类戏说的影视剧小说中。这是时代的进步带给人类的负面影响。如果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因此无法了解真实的历史,那将是人类文明史及社会发展史的一大悲哀。

阅读历史类书籍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能从根本上避免人类社会进步史断层情况的发生。

但是,历史类书籍读起来大都比较晦涩难懂,怎样能顺畅地读懂历史类书籍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美国出版界传奇人物艾德勒和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恰好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系统有效的办法。

01

作者认为:在阅读历史类书籍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弄明白哪些书属于历史类书籍。

前一段时间有一部特别火的玄幻电视剧《庆余年》,它是根据一部网络同名小说改编的,是阅文集团的白金作家猫腻的成名作。

故事讲述了大学生张庆熟读古典名著,为了让教授认可其用现代观念剖析古代文学史的论文命题,通过写小说的方式,进一步阐述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而他的小说主要呈现一个身世神秘的少年范闲,历经家族、江湖、庙堂的种种考验与锤炼,书写出一段不同寻常又酣畅淋漓的人生传奇。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这部网文到底是属于历史类作品还是想象文学呢?

庆余年

《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认为历史类作品可以按狭义和广义两种标准来划分。

狭义的比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战国时代吕不韦的《吕氏春秋》,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英国约翰·基根的《一战史》都是正经八百的历史类书籍。

而华说的《历史之谜:一个经济学的答案》尽管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历史进行的解释,但也是一部历史类作品。

广义的历史类书籍涵盖面就太大了, 对这类书籍的定义比当今很多流行的定义还要广。比如科普类、传记类、文摘类甚至包括记录当前事件的作品,都属于广义的历史类作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史学治史,洋洋大观,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这些历史类的书籍,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解读历史,都描述记录了某个时期、某个时段一连串的事件或事物,都在努力复原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探索以往的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庆余年》原著,它用另类的方式记录真实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应该属于广义的历史类书籍。

02

如果我们要把历史类书籍读好,就要弄清楚这本书在谈什么。

比如英国约翰·基根的《一战史》》,以中文世界罕见的深度详述了一战的进程,对交战各方的总体战略、重大战役的战术方针、战争领袖的才干与局限、军事技术的发展、偶然因素的作用等等,均做出令人叹服的介绍与分析。更在单纯军事史的基础之上,关注战争的文化与政治维度,对战争中的“人”的因素寄予了深刻的同情,从而呈现出一幅令人激动、悲悯而又不得不反思的战争画卷。

而《庆余年》这本书中身世神秘的主人公范闲虽然是虚构的人物,但是作品通过范闲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巧妙地记载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

一战老照片

《如何阅读一本书》认为历史学家所关心的是已经发生的事件,而且绝大部分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件。后人无法像在法院审核案件证据那样进行严格检验,没有人能保证他们真的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

又因为关于历史的理论不同,历史家的理论会影响到他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因此如果我们真的想要了解一个事件或时期的历史,就很有必要多看一些相关的论著我们认为每一种历史的写作都必定是从某个观点出发的。为了追求真相,我们必须从更多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才行。

所以想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仅仅通过一本《庆余年》来了解是完全不够的。我们需要阅读更多的古代文学典籍。

03

但是有一点,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学家一定要编纂一些事情。

他不是在许多事件中找出一个共通的模式,就是要套上一个模式。他一定要假设他知道为什么这些历史上人物会做出这些事。他可能有一套理论或哲学,像是上帝掌管人间的事务一样,编纂出适合他理论的历史。或者,他会放弃任何置身事外或置身其中的模式,强调他只是在如实报导所发生过的瞬间。但是即使如此,他也总不免要指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行为的动机。

比如西方世界推崇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论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这一所谓国际关系“铁律”的“修昔底德陷阱”,成为近年来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调,西方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认为中国发展起来必然是一种“威胁”。

修昔底德理论成为西方政治领导人的借口或辩解的理由,甚至行为模式的指引。

对待历史类书籍,在完全了解书中的意义之后,对其观点的谬误,我们完全可以进行批评。

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代表的西方历史学家,他们基于西方历史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完全不适用于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因为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根植于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强国一定会寻求霸权的论断并不适用于中国。”

所以说,绝对的真实历史是永远无法获得的,就像绝对真理一样。

但是,真实的历史依然是历史学家永恒的追求,因为离开了真实,史学就没有任何价值,就不成其为科学。

我们可以这样说,《庆余年》中的范闲是不存在的虚构人物,但是作者追求用现代方式来诠释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是真实存在的。这部用特殊手法书写的有关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网络文学,对娱乐至死时代的年轻人有着特定的意义。

您的评论是我前行的路牌,您的点赞是我前行路上怡人的景色。

范闲

我是@爱读书的罗青烟,南方女子骨骼,北方女子性格。我愿意和你一起读书中闲话,聊心中情感,品人生百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庆余年》中的范闲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