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濡目染

        不经意间,我看到了文静(我外甥女)手机上与她爸爸(我姐夫)的聊天记录。一行行的白底黑字上满是姐夫的怨气,“我每天起早贪黑拼命赚钱为了谁?我省吃俭用,供你吃,供你穿,你还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我嘛你?自己好好反思反思吧……”

        仿佛我看到了姐夫严肃而又气氛的表情。

        “我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背书,我容易嘛?我不旷课,不早退,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我怎么就没好好学习了?最后考试就是考不好,我有什么办法?我就是不会啊……”

      仿佛我看到了哭丧着脸的文静,也隐约听到了她的抽泣声与打字的键盘声。

        那种心疼,那种无力,我在想这究竟是谁的错?姐夫工作辛苦,的确不容易,但是我的文静也没偷懒啊,她是个乖孩子,她也想好好学啊,无奈学不会,学不好,又能怎么办呢?

        回想读书的一幕幕,我想大多数小伙伴都见到过类似的现象,班里总是有一位学习特别认真,也极为勤奋的学生,但是那种努力的程度却不能与考试成绩成正比。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在我来看,与其简单粗暴的归咎于不聪明,亦或是学习方法不对之类的肤浅缘由,倒不如,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他们是否原本就成长在一个毫无学习氛围的环境中呢?即可能他们从小就没有受到爸妈耳濡目染式的教育呢?

        比如说任谁都知道耐心的重要性,父母也肯定三番五次的给孩子强调过学习要耐心、处事要耐心等等之类的话题。可现实情况呢?等电梯的时候,也不知什么原因,电梯迟迟不上来,父母就有可能嘟嘟囔囔了,或者是跟着前车行驶的时候,前车稍慢一些,父母也可能骂骂咧咧了。这下可好,孩子疯了,他们脑子在疯狂的转动着,“究竟什么才是耐心?遇到不会解的数学题,我是耐心的回顾课上老师讲到的知识点,尝试各种方法呢?还是,这是什么狗屁不通的题目,想不明白,找到答案抄上完事儿?”

        父母可能误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但真的是这样嘛?其实,你的所做所为,你的前言后行,他们都眼睁睁看到眼里,心念念记到心里。当父母与他们理论“为什么不好好学习的时候”,他们心里大概会想“你自己都不学习,为什么要要求我学?你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非得要求我去做?”

        2013 年,Linkedin 的创始人 Reid Hoffman 公开了他在 2004 年向 Greylock 基金寻求 B 轮融资时所制作的演讲幻灯片 —— Hoffman 的那一次宣讲说服了 Greylock,使 Linkedin 成功获得 1,000 万美金的投资。

        这个可以被人们称为“字字千金”的宣讲所使用的幻灯片长什么样子呢?

        简单来说就是毫!无!美!感!


        想象一下,你是投资人,坐在对面,听 Hoffman 的宣讲…… 不是说 Hoffman 说什么不重要,而是说,他说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可是 Reid Hoffman,不是别人,不是随便谁谁谁的 Mr. Nobody…… 那可是整个硅谷风投圈里都想投资的对象!至于幻灯片设计水平么…… 呵呵。

        于是,我们的结论应该改进了:

        人 > 内容 > 幻灯片设计

        简言之,最重要的是人 —— 你要做的更重要的事儿是,“成为能说那话的人”!

        父母常常纠结给孩子报个什么兴趣班,是让孩子学画画呢?跳舞呢?书法呢?编程呢?最终,他们可能自以为是的得出了一个完美的答案——高考考什么能加分,就学什么。

        荒妙至极,拜托,大家都是普通人,你能想到的,99.99%的父母也能想到。

        整天在冥思苦想着发展孩子这天赋,那成就的事之前,还是先问问自己,我对什么感兴趣,我能不能和孩子一起学写作,学奥数,学游泳……若是我先学好了,我说话的底气不就足了很多嘛。等待孩子遇到卡点,死活过不去的时候,我不就排上用场了嘛,所谓的耳濡目染的教育不就是如此嘛?

        我承认我姐夫的确辛苦,也可能有人埋汰我说,大人打工赚钱很累的,根本没有时间学习的,再说父母在外地打工,孩子给爷爷奶奶照看也是常有的事。我不否认,当下的社会谁都很辛苦,但这肯定不是停止学习的理由,绝对不是。此外,即便父母在外地打工又如何,过年过节总会陪着孩子,父母的朋友圈孩子也总会看到,若是父母就是一个痴迷学习、痴迷改进的人,孩子怎能不受到影响呢?

        人们总说“弱国无外交”,此时此刻,我想隔空对我姐夫简单的说,“你觉得文静哪一门功课不好,那你自己先把那门功课学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耳濡目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