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病”背后的责任偷换

        培养一个性格健全、关爱他人、社交力强,且生活自理、上进心强的独生子女,最关键的充分必要条件,其实是父母的教育理念。一个自私、冷漠、孤僻,独立性差且娇气不上进的孩子背后,一定有着失去立场、过于妥协,对孩子毫无原则地溺爱与让步的父母。并不是说独生子女一定会骄纵,一定会产生各种问题。其实即使家中有三个孩子,也哪怕家庭资源禀赋丰厚,可由于父母教育不力,孩子依然会成为毫无前途的啃老族。

        所以,手足并不是孩子健康发展的必需要素,而父母的正确教育才是。人们被多年流传的独生子女刻板印象洗了脑,在教育中就会不由自主地自我暗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孩子,将孩子出现的所有问题归结于“独生子女”这个身份。这样一来,家长们就在自我洗脑与暗示中,真正将孩子变成了不讨喜的任性一代,继而更加坚信,独生子女身上一定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从而强化了刻板印象。 

        所谓“独生子女症候”,实则“父母症候”。要解决孩子的毛病,还需对症下药,归根溯源,而不是仅仅将问题源头推给“独生子女”这个身份。教育中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有前提条件的。打造自私冷漠的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妥协是前提;培养友善互爱的非独生子女,父母的不偏不倚和巧妙引导是前提。因此,温良谦和的独生子女,和小气计较的非独生子女的养成,也各以父母教育方式为前提。 我们并未对独生子女和多子女家庭有任何道德倾斜,因为生几个孩子,完全是个人选择问题,毫无优劣之分,别人也无权干涉一分一毫。手足感情能提供父母给不了的支持和温暖,而只要教育得当,独生子女也可以优秀讨喜。

        我们只是看到,太多优秀的独生子女被刻板印象害得背了黑锅,一句“因为是独生子女”,就能掩盖掉他们身上的光芒和优点。加上媒体舆论的推波助澜,今天的独生子女群体实际上处于相对劣势的处境。

       在二胎放开的当今中国,越来越多的父母承受着长辈、亲朋的劝谏压力,不仅被认为不生二胎是自私行为,也会深受关于“独生子女”缺点的舆论恐吓。

       我们摆出研究和事实,也是希望缺乏支持和底气的父母看到,无论有没有手足,父母才是孩子发展方向和深度的主导者。把孩子发展中出现的 问题,推给“没有兄弟姐妹”,这是非常不合逻辑的。 

      那些对独生子女一言蔽之的刻板印象,以及认为不生二胎的父母“自私”的道德绑架,也是时候该停止了。因为,孩子是否成功,是否能够体会父母的苦心,能否有个健康的心理,能否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是有家庭教育所主导的。独生子女病其实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所造成的。因此,我们需要抛开固有的思维,培养高素质的孩子。不需要太高的物质水平,不需要百依百顺,不需要报很多个培训补习班,重在言传身教,重在家庭教育的合理占位。

你可能感兴趣的:(“独生子女病”背后的责任偷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