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背影留下遗憾,自己留下伤感

         岁月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背影,而第一次这个词语真正印入我脑海中是从读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开始,从这个背影里深深感受到了老父亲对儿女爱,粗犷而伟大。曾几何时每每读到它,都能看见生活着自己,和一直陪伴着我的“背影”,感叹父爱原来是如此的自然,自然到我们已经习惯了他的存在。

         而最近细读了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中的《背影》之后,背影这词就像爱的种子深深植入了我的内心深处,平静的内心仿佛有团熊熊的烈火在不停地燃烧和跳动,又像有一阵狂风般让我这本已平静的大脑泛起了淋漓,脑海中浮现的那亲切的背影久久无法散去。文中主要记录了荷西去世后三毛久久无法接受荷西独自离去的事实,在那段时间里每天茶饭不思,如同行尸走肉般度过了一段痛苦的回忆,但是最终在父母和好友们的帮助和开导下下慢慢走出阴霾的心路历程。

         此时的三毛已人将到中年,父母也已年迈,在荷西去世的这段时间里,由于担心三毛的安危不远万里,来到陌生的异国他乡来照顾三毛顺便想帮三毛一起处理身边的事宜。不管什么时间,也不管我们多大,在父母的眼中似乎始终都还是未长大的孩子,只要我们出门在外总为我们牵肠挂肚。“在我们快乐时,父母与我们分享”;“在我们伤心时,父母为我们解忧”;”在我们感到无助时,父母挺身而出”;在我们…...

         而本文中三毛通过文中通过三次描写母亲的背影,将年迈的父母对自己矢志不渝的“爱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第一次是在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城市,拖着疲惫的衰老而疲惫的身躯为荷西送花悼记。他们在这里语言不通、道路也不熟悉,辗转了许久才买到一株花束。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化被母亲紧紧地握在手里,父亲弯着身好似在套手帕揩汗水,耀眼的阳光下、哀伤,那么明显地压垮了他们的双肩,那么沉重地拖住了他们的步伐。四周不断地有人在我面前经过,可是我的眼睛只看见父母件间远去的背影,那么肉体上实实在在的焦渴的感觉又使人昏眩起来”。

“商店老板扶着我的手肘过街,我回头去找父亲和母亲,他们还在那爬山路,两个悲伤的背影和一束黄花”。三毛与父母已经十二年没见了,在岁月的摧残下,父母的身体已经不复当年,但是对她的爱依然是那么深沉,看着他们老去的背影,自己不仅在这十二年中不仅没有好好陪伴他们,十二年后还以这种方式相见,多想尽情的再哭一场,可惜眼累已干。

         第二次是在风雨交加的时候三毛为荷西修玩坟墓回来的路上,“我缓缓地开着车子,堤防对面的人行道上也沾满了风吹过去的海水,突然,在那一排排被海风蚀剥得几乎成了骨灰色的老木房子前面,我看见了,风里,水雾里,踽踽独行的母亲”,她母亲,不,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敬畏的称呼母亲吧。母亲在这里语言不通、路也不熟,所以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哪些路好走哪些不好走,她走的这条路在天气不好的时候熟路的人是不会走的,可见是可能出现危险情况的。但是母亲在这风雨交加的时候依然冒着风险为三毛买菜好回来做饭,可见母亲是担心三毛和荷西家人饿着,可见父母是对么善良,对三人是多么担心和疼爱,可是父母在这段时间里为了女儿却有着很少的食欲。

         第三次是在送走了荷西的葬礼办完以后,“我坐在车里,车子斜斜地停在街心,在后视镜里,还是看得见母亲的背影,她的双手,被那些东西拖得好似掉到了地上,可是她仍是一步又一步地在那里走下去”,“母亲拖着的是青石板,是一片又一片碎掉的心,她几乎步伐踉跄了,可是手上的重担却不肯放下来交给我,我知道,只要我活着一天,她便不肯委屈我一秒”。母亲的对我们爱是无私的、发自内心的,更是感天动地的,她永远都是宁愿自己受伤,也忍不得见到我们劳累,她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为我们承担下所有。三毛此时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泪水,泪水如倾如注,读到此时我的眼睛也湿润了,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那么心酸那么苦痛,只要还能握住它,到死还是不肯放弃,到死也是甘心。可是到现在,留在脑海中的只有那深深而又模糊的背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我想也可以用来表达父母对我们的爱吧。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什么样的呢?应该无私的、伟大的,感天动地的吧。可是又有多少人仅仅停留在了描述那一道道“背影”的忧伤之中了呢?这种深刻的感触或许只有随着我们经过岁月的洗礼之后,方能体会的越来越深,希望每个人从此刻起都不要让“背影”留下遗憾,自己留下伤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让背影留下遗憾,自己留下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