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定”

让孩子学会自觉的最简单方式,就是父母告诉孩子“你来定”。

“你来定”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在所有事上都拿主意,以至于家庭被其最年轻的成员全面统治,比如:“每天的晚餐都要有巧克力蛋糕!”你不应该埋葬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利和感受,如果你家5岁的孩子实在想去动物园,但是你身心劳顿,那么我们其实并不建议你硬撑着带他去。如果你家16岁的孩子想在晚上开车到另一个城市去听演唱会,而你有着安全方面的顾虑,那还是请你相信自己的直觉。

作为父母,我们要做自己感觉合适的那些事,同时,父母还应该帮助孩子领悟这一点:“我不能因为爱你就放纵你做出这个决定,因为这决定听起来实在不大靠谱。”这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说法,还有比如:“今晚轮到妹妹来挑大家看的电影了,你不妨在下周轮到你的时候再来选?”

“你来定”与给孩子设立边界并不冲突,设立边界始终都是养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小孩拒绝停下做他正玩得欢的事儿,比如在公园里玩耍,那你要做的是保持冷静,同时利用同理心,还要给孩子提供一些备选项。(“你是想把现在这个游戏玩完吗?我们现在可是要继续出发了哟,但你是不是还想再多玩5分钟?”)如果在这之后孩子仍然不遵守诺言,那么可以这么说:“你是想来握住我的手,还是要我带你走?”这么说完全没问题。如果孩子不同意过来牵起你的手,那就把他抱起来,再把他带到车上——就算他又是蹬腿,又是尖叫。在下一次去公园之前,你不妨这样说:“如果你在离开公园的时候,能接受我提前5分钟的知会,那我还是很愿意带你去公园的。我不愿意追着你到处跑,也不愿意跟你吵架,如果这回离开公园还是搞得很麻烦的话,我会等几天(或一周)才再带你去公园玩。”

虽然我们不能一直留在自家的青少年身边,但仍有办法在必要时给他们设立边界,尤其是要限制我们愿意为孩子做的那些事。我们可以对一个花了太多时间拿手机收发信息的少年说,我们很介意在这种情况下替他支付全额电话费。我们需要制定好明确的基本规则,同时牢牢记住,我们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培养一个顺从的孩子,而是为了培养出能够理解在生活中如何正确行动和理性交流的孩子。

“这事听你的”并不是要为孩子提供无限的选择。事实上,孩子承担不起无限的选择。当孩子知道,有成年人在身边帮着自己做出自己还没准备好做出的决定时,孩子会觉得最有安全感。自由又放任的养育模式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其中的部分原因就是孩子不得不做一些他们还没准备好的事,会让他们倍感压力。我们都明白,当周边的世界很安全时,孩子才会感觉最舒服,而当我们创造一个可预测和结构化的环境时,才能让孩子周边的世界达到最安全的水平。

“这事听你的”并不是一种操纵孩子的套路,或取巧地让孩子误以为自己说了算,而实际上他们的决定其实是父母的决定。要做就做诚实的父母——亲子间的信任就是这么来的。在真心尊重孩子的同时,如果要培养出孩子的自主能力,就必须真正一点一滴地让他们有更多的控制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