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漫步在林荫小径,看满目的落叶缤纷,徐徐微风带来阵阵凉意,便有种“秋意渐浓夜微凉,时而又觉夏未央”的感觉。
深秋,虽繁华落尽,却别有一番静逸的美,虽没有姹紫嫣红,却有硕果累累,红橙黄绿青蓝紫拼凑成了人间最美的颜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在静谧秋日,浅酌一杯菊花酒,品丹桂飘香,静坐窗前,望碧空万里,独享,在这绚烂的秋。
秋天虽美,却时常带给人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
渐渐地,凄凉无助就好像成了秋天的代名词。
虽有刘禹锡“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但“逢秋悲寂寥”却还是秋日的主题。
不过在千古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秋天却还是另有一番味道。
她说:“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她笔下的秋天,如诗如画,美到极致,美得令人心醉。
温柔的秋风阵阵袭来,吹起层层绿波,湖面上波光粼粼微,更觉得烟波浩渺。
深秋了,红叶飘落,芳香淡薄。水光山色与人如此亲近,唉!我都无法用言语来描绘这无比的美好。
莲叶已老,莲子长成,清晨的露水,洗涤着水中的蘋花,汀上的水草。
沙滩上的水鸟还在休息,它头也不回,好像埋怨人们归去得太早。
荷花虽已残,但池塘里的荷花仍在努力保留着最后一抹艳丽。枯黄的荷叶,零落的莲蓬,在秋日阳光的照射下,让荷花呈现出另一番美丽!
正如李商隐所言:”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荷虽败,却也别有一种残缺之美。
荷叶黄,莲子白,清露亮,花儿红,草儿青,多么缤纷的一个秋,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这是一幅绚烂夺目的晚秋美景图,生动、鲜明、清新,字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
短短几句,将秋日的悲凉一扫而空,令人赞叹不已。
想当年千古才女的一首《如梦令》,就惊艳了整个宋代词坛,也让后世见识了这位词中之后的才情。
哪怕到了今天,“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仍是不可超越的经典之一,后世有不少版本的所谓“宋词十大金曲”,无论哪个版本,李清照的这首词毫无悬念入选前五。
而写《如梦令》时李清照也只不过16岁,后世认为这是她的第一首词作。
全词共33个字,没有华丽的辞藻,明如白话,纯净自然,毫无雕琢的痕迹,这就是传说中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词是继《如梦令·酒兴》之后的又一篇佳作,这两首词是前后衔接的。
前一次是荷花开放之时,这一次是“莲子已成”之日,两次时间相隔未久。
一首词就是一幅画,李清照这首词融情于景,在这幅晚秋美卷后面的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有趣的才女形象,这样的千古第一才女,谁能不爱呢?
《双调忆王孙·赏荷》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宋•李清照
赏析
这是一首秋景词,词人以其独特的方式,细腻委婉又具体形象地传达出一种特色鲜明的阴柔之美。
这首词当写于词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
然而李清照这首《怨王孙》中的秋景,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见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
双调忆王孙:词牌名。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词上片的意思是微风轻拂着湖水,更觉得波光浩渺,正是深秋的时候,红花叶凋,芳香淡薄。水光山色与人亲近,唉!我也说不清这无比的美好。
浩渺:形容湖面空阔无边。秋已暮:秋时已尽。
红、香:以颜色、气味指代花。
“湖上风来”句起语不俗,避开俗套。
秋高气爽,常见风平波静,而一旦朔风初起,便会吹起悠远的水波,宣告着深秋到了,所以说“秋己暮”。
而一句“红稀香少”,更通过自然界色彩和气味的变化,进一步点染了深秋的景观。
大自然总是宜人的,深秋季节却别有滋味,这里,作者不说人们如何的喜爱山水,倒说“水光山色与人亲”,将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
正是这“与人亲”,方换得人与景亲,也才能真的领略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所以,作者所说的“说不尽、无穷好”言之有根,是从心田深处发出的真诚的赞颂之语。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下片的意思是莲子已经成熟,莲叶也已衰老,清晨的露水,洗涤着水中蘋花,汀上水草。眠伏沙滩的水鸟也不回头,似乎遗憾人们归去的太早。
蘋:亦称田字草,多年生浅水草本蕨类植物。
汀:水边平地。
眠沙鸥鹭:眠伏在沙滩上的水鸟。
下片虽然仍是对秋景色的继续描绘,但却不是简单的重复。
莲实叶老、露洗苹草,都标示着深秋的时令,人所共见,却易于忽略,一经作者点染,便觉秋意袭人。
而沙滩上勾头缩颈睡眠的鸥鹭等水鸟,对于早早归去的人们头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了它们的不满。
这里,鸥鹭也人格化了,与上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同样手法,但却一反上片的山水“与人亲”,而为鸥鹭对人恨,这一亲一恨之间就带给读者以清新多样之感,且通过人们郊外的不能久留,更深一层地透露出深秋的到来。
这首词造景清新别致,描写细密传神,巧妙地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耐人寻味。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