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唐朝有个王建,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并称为“张王乐府”。

最有名的是他曾经写过一首咏月的诗,还被收录到了中学生语文课本里,相信很多人都背过。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而王建还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他写过一些小词,其中有个《调笑令》,原题为“宫中调笑”,原本这个类型的乐府是专门供君王开开玩笑的,但王建却用来写宫中妇女的哀怨。

《宫中调笑·团扇》

唐·王建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

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以咏扇起兴,同时绘出一幅妍妙的宫中仕女图。团扇,是美人的衬托,早期出现在西汉,又称绢宫扇、合欢扇,是当时妃嫔仕女的饰品。而团扇与凄楚的人生境况的关联,就是源于汉代的班婕妤。

当初,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由于被赵飞燕姐妹诬陷迫害,为自保请求居住深宫。她每天打开长信宫宫门,开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扫地,生活刻板而单调。她感到自己仿佛秋天被弃的扇子,孤独寂寞。便作赋《团扇歌》以自伤悼,借以度过光阴,常常触景伤情。她自比秋扇感叹道:“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用洁白的细绢剪裁的团扇,天热时与主人形影相随。凉秋时节,则被弃置箱中。后世便以“秋凉团扇”作为女子失宠的典故,又称“班女扇”。之后历代,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势的象征。

词起首写美人病来,自惭色减,以扇遮面,而纨扇与玉颜掩映,反有“因病致妍”之妙。如此写人,方为传神;如此咏物,方觉生动。倘如说“病态美”于今天的读者已经隔膜,那也无关紧要,因为全词的旨趣并不在此。作者最多不过是借此表明一种“红颜未老恩先断”的感慨罢了。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玉颜憔悴”上应“美人病来”,却从咏物及人的外部动态过渡到写人物的命运和内心活动,转折中词意便深入一层。从下句的“复”字可会出,“三年”前美人曾有人与同“商量管弦”,以歌笑管领春风,而这一切已一去不复返。可见美人的“病”非常病,乃是命运打击所致,是由承恩到失宠的结果。“玉颜憔悴三年”,其中包含多少痛苦与辛酸。“谁复商量管弦!”将一腔幽怨通过感叹句表出。谁,有谁,也即“没有谁”。冷落三年之久,其为无人顾问,言下自明,语意中状出一种黯然神伤、独自叹息的情态。

“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这里还运用的顶真的修辞手法,同时又点明宫怨之意。“昭阳”,就是汉代的昭阳宫,是汉成帝和赵飞燕居住的地方,用来指得宠的所在。“昭阳路断”即“君恩”已断,不直言这是因为君王喜新厌旧所致,而托言是春草萋萋遮断通往昭阳之路,含怨于不怨,尤婉曲有味。这从昭阳殿那边隐约传来的歌吹之声,会勾起久已不复有人“商量管弦”的宫人多深的惆怅,是不言面喻的。于是,“团扇”的兴义立见,它暗用了班婕妤著名的《怨歌行》的全部诗意,即以“秋扇见弃”暗示“恩情中道绝”。则所谓“美人病来遮面”亦不仅是自惭形秽而已,其中颇含“且将畴扇共徘徊”的感慨,见物我同情。这又是首尾转应了。

本来“弦管”的叠语按律只为上句末二字“管弦”倒文重叠咏叹,不必具实义。此词用来却能化虚为实,使二叠语大有助于意境的深化和词意的丰富。全词这所以能曲尽“转应”之妙,与此大有关系。这样的句子,方称得上“活句”。

你可能感兴趣的:(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