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8

                                     语文课堂的支点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橇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
关于撬地球的事儿交给“小阿”来做吧,我可不想拿根杠杆,吓得地球到处去“流浪”,再说,我也没那能耐。站在三尺讲台上还是聊聊“支点”那些事比较靠谱!
课堂上,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活动,有的时候就是因为缺乏合适的“支点”,导致学生思考问题不够透彻,不够深刻,浮于表面,迁移不畅。
比如说:《秋天的怀念》课后习题一: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秋天的怀念》。
“朗读课文”:读什么?怎么读?通过不同的朗读要达到什么目标?
“体会作者的情感”:怎么体会?情感又是什么?
“取题《秋天的怀念》的原因”:“秋天”有什么浅层/深层的意义?为什么怀念母亲?
看似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但是拆开来看,需要我们适时提供支点,才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就“朗读课文”而言,先通过自由朗读全文,来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怀念自己的母亲;然后通过反复朗读局部,进一步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悔恨、愧疚、对“好好儿活”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悟等。关于“局部”,就是要抓住打动人的细节和关键的句子。关于“打动人的细节”,很大一部分学生通过静心的朗读就可以找到,如果找不到或者找得不全,我们可以引导,对人物详细的描写,注意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甚至将一些学生未能找到的句子呈现出来,有重点地让学生反复朗读、揣摩。关于“关键的句子”比如,反复出现的语句——“好好儿活”“菊花”;比如景色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等。局部朗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画朗读脚本,做相应的提示和批注,学生展示、点评,老师可以师范、引导。
就“体会作者的情感”而言,反复朗读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毕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除此之外,“品味”也至关重要。首先,可以补充,补充人物的心里活动,补充人物未说完的话;其次,可以比较,将相同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寻找异同点,比如,同样写景,母亲去世之前那个秋天,作者看到的是“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此时的秋天是“肃杀”,个人情感和生命状态犹如焦枯的秋叶,精神的水分被一点一点抽离,蒸干,是非常糟糕的;待母亲去世以后,又是秋天,作者看到的是“菊花开得泼泼洒洒”,此时的秋天是成熟,是沉淀,作者的生命状态,是理解、成熟、沉淀,是枯叶下面发出的新芽,带着母亲的期许,开始新的生活,这时才真正理解母亲的坚韧与伟大,懂得母亲的期望,悟出生命存在的意义——好好儿活,不再是那个被怨气缠绕的躯壳。比如,同样写到“花”,“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作者的悔恨;““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母亲总是想带我去看北海的花,我终于答应了,但是母亲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菊花开得再艳丽,似乎与我无关,直到母亲去世后,我才来看菊花,看那泼泼洒洒,看那热烈深沉,懂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比如“好好儿活”,比如母亲病情的变化……再次,可以改编成情景剧,处理好打动人的细节。可以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将里面的内容进行整合。
就“取题《秋天的怀念》的原因”而言,有了上面的铺垫,这个问题也就水到渠成了,两个“秋天”——母亲去世前后,也代表了两种生命状态;怀念、悔恨、愧疚、好好儿活母亲,因母亲的坚韧,母亲的伟大。
①交代了往事发生的时间-秋天,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②“秋天”是两个阶段,母亲去世前后。秋天一方面代表了肃杀,一方面也隐喻生命的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
母亲去世之前,作者的生命状态犹如焦枯的秋叶,生命的水分被一点一点抽离,蒸干;犹如那死去的花草,犹如那北海盛开但又与自己无关的菊花(总是说去,我不去,终于答应母亲要去,但是母亲出去再也没有回来)。
母亲去世之后,结尾处对菊花的描写是作者的生命状态,是理解、成熟、沉淀,是枯叶下面发出的新芽,带着母亲的期许,开始新的生活,犹如那泼泼洒洒盛开的菊花,这时才真正理解母亲的坚韧与伟大,懂得母亲的期望,悟出生命存在的意义——好好儿活。
以上一步步的引导就是支点,如果有了这些支点,学生就能够读懂文本,读懂作者,读懂作者的母亲。
以上的支点是走进去,现在继续提供支点,让学生走出来,站在生活这本书外静静地体味自己的生活,捕捉母亲爱自己的事件或者一个瞬间,自己感受到的母爱和史铁生感受到母爱有什么异同点,自己是否漠视过母亲对自己的爱而心生愧疚,等等。可以口头表达,可以形成文字,也可以先交流碰撞再形成文字。或者写一封信——母亲我想对您说,在此情境下,可以教学生书信的一般格式,可以教学生信封的格式,也可以为学生准备美美的信笺和信封,非常有仪式感地创作,甚至可以让家长给孩子回信。通过学习、交流和写作,一方面提高朗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深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等,另外在无声中引导学生更懂自己的母亲、更懂自己的生命、更懂自己的生活与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