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这东西……
1
题目原本应该是“酒这南北”,因为按照五行的方位,水在北火在南,金在西木在东,酒与水同性,北才是它的方位。但为了让人听懂,还是要说人话,今天就说说“酒这东西”。
几年前请一位老领导老兄喝酒,他让我即席发表对“酒这东西”的看法。他经营一个叫做“酒问”公司,所以要有这一问。
我偷了《贞观政要》里魏征对唐太宗李世民说的话应付过关:“酒能载舟,也能覆舟。”
当时这样讲有应急取巧的成分,却也不无道理。直到今天对“酒这东西”的认识,还是没脱出当初临机说出的一句话。
2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这是《战国策》里关于酒的一个故事,也是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有关戒酒的故事。
在大禹的时代,喝酒应该已经有点流行了,这应该是在治水成功之后的事,粮食够吃了,有了富余,才有可能拿些出来酿酒取乐。
大禹帝的女儿找来的仪狄可能是当时最好的酿酒师,所以大禹喝起来才会甘甜醇美,喉咙喝热以至于醉。有一个说法是大禹帝大醉到三天后才酒醒, 酒醒后他第一个念 头就是重新认识“酒这东西,”东西是好东西,可是喝多了要坏事儿。大禹断言后世一定会有人因为这东西丧家失国,所以他随即戒掉酒瘾疏远了仪狄。
大禹的判断是对的,就在下个朝代的商纣王那里就应验了,商纣王“酒池肉林”穷奢极侈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并且给《诗经》里留下“殷鉴不远,在夏后世”的千古名句。
酒这东西,从一出现就是带着原罪来的。
3
饮中八仙歌 唐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麹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辨惊四筵。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最负盛名的是诗仙李白,人人都知道李白斗酒诗百篇,似乎喝多了诗自然就流出来了。酒鬼喝醉了酒只会发酒疯,不仅出不来半句诗,还往往满口污言秽语,或者前言不搭后语。没有什么比在一个满桌醉汉的酒席上的“众人皆醉我独醒”更让人痛苦的事了。
李白不喝酒也照样作诗,醉鬼就算醉死了也还是满口醉话,喝酒与写诗无关。杜甫这首诗写得绝对传神,却是在说谎,哄了世人一千年。
如果确实是真才华真性情倒是真的可以借着酒劲激发出来,也许真的那些最好的诗、最好的字、最好的画和最好的表白都是酒意盎然之后的杰作,却又并非酒的创作。正如酒能助兴,但也只是能“助”,“兴”还是你自己的。
4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人生有慷慨激昂之事,也有忧思难解之时,慷慨时酒能助兴,忧闷时可以借酒消减。但总还是要悠着点儿。
有道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前半句没试过,后半句却是屡试不爽,每一次大醉之后的或哭或笑或颠狂,下一次还又是变本加励的同一个模样,种种的荒唐怪诞。借酒浇愁的酒,浇掉的不是愁,是内心里的一些顾忌和由此而来的自我克制之心。
前些天一本书里看到这样一句话:“酒能够让人的内心瞬间获得自由。”
不管是慷慨时的助兴,还是忧闷时的浇愁,都是内心这一瞬间自由之后的放纵,放纵之后的样子,是各自人格的底色和平日里积下的修养。
酒后的故事,通常都是本色出演。一般不会精彩,却会极其生动。
5
“酒能乱性”——原以为出自家师孔子的“言行录”里,查了查出处,最早出现在清代无名氏的《说呼全传》,全文是:“酒能乱性,色是败真。财乃致命,气动杀身。”
“酒色财气”这四样,“酒”倒是排在了第一位的。
后套人为酒后做下错事的人开脱时喜欢说这样一句话:“人是个好人,酒是个灰隔胞。”
高僧鸠摩罗什大醉中醒来,怀里拥着赤身裸体的龟兹国的香艳公主,色不能迷酒却可以乱,高僧的佛性是何等坚定,却也经不起这浅浅的一杯。
柳下惠如果不是在天寒地冻的城门外,而是在春晓帐暖的锦被里坐拥娇躯,不知道世上还会不会有“坐怀不乱”这回事。
坊间有句顺口溜:“放到那儿是点儿白水水,喝到肚里软腿腿。”
真喝到那个份儿上,软了的又何止是腿。
但终归错的还是人,酒本无辜。酒只能乱人之性,本身还代替不了人性。借酒发作的“乱性”也是人性中原本就有的,人性远没有预想那么好,也不像预料的那么坏,人性最经不起考验,但也不必为人性失望。人性就是这样的,可以期待,不能依赖。
浅浅一杯酒,倒是一剂绝好的试剂,可以显现人性里许多真实的东西。人人都说的“酒能乱性”,又何尝不是在显现着人性之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