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日记》No.152:要不要给孩子放学零食?

【事件】

跟TG妈妈一起拼车接孩子放学,有时候她会带一些零食去,让孩子们在车上吃。可是孩子们吃零食的时间距离吃晚饭的时间比较近,于是到吃晚饭的时候,娃就显得没什么胃口了。这样的情况反复出现几次之后,我决定跟TG妈妈沟通一下。

于是我给她发了一条信息——

“还有个事想沟通下,就是关于那个放学时吃零食的问题。因为我家是5点半就吃晚饭,所以我一般接孩子时不带零食。我的考虑是她们下午3点多在学校吃了点心,然后5点半回家吃饭,间隔的时间就刚好。但这学期我发现有几次MM(我家娃)晚餐时没胃口,我不确定是不是跟她放学时吃过零食有关。因为如果4点多5点吃过零食,5点半吃饭时她就还不饿。还有几次她下午有意不吃学校的点心,说不好吃,我也不太确定是不是心里在想着放学时的那顿零食。

各家有各家的习惯,所以我不能干涉你给TTGG(她家娃)带零食,但是她们在一个车上,如果TTGG在吃,MM在旁边干看着,对于小孩子也是一种’折磨’。所以这几天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看怎么样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你有什么意见,也欢迎提出来,我们商量一下吧,谢谢哈。”

TG妈妈很快就回复了信息,原来她带零食的原因是担心孩子们“不好好坐下来”,所以带点吃的安抚着孩子,而其实她也认为孩子们少吃零食为好。于是我们很快达成了一致,就是放学后不再给孩子们带零食,保证他们接下来可以好好吃正餐。

我没想到的是,当天正好轮到TG妈妈接孩子们,于是她就在车上宣布了这个决定。因为当时我并不在场,没有亲眼目睹当时的场景,所以我好奇孩子们是什么反应。据TG妈妈说,孩子们并没有发出什么质疑,就这样接受了。我还有点意外,原本打算给孩子做下工作,然后再沟通不给零食的事,没想到都用不上了。

过了一段时间,轮到我接孩子们放学。当天我正好要去学校附近的一个加油站充值油卡,于是带着孩子们一起。充值机器的旁边,就是加油站便利店的入口。进去的时候从那里经过,孩子们都没吭声。等到出来的时候再经过入口,最小的那个娃突然冒出来一句:“我饿了”。我家娃马上抬起头来望着我说:“妈妈,GG饿了”。我暗暗忍住笑,回答:“好嘛,那就进去看看买点什么吃的吧”,只见三个娃立即一窝蜂地涌进了店里面,然后商商量量地挑好了一包饼干。

【观察与思考】

这次零食事件的解决其实比我预想的顺利许多,我原来认为可能存在困难的地方有——

第一,TG妈妈有给孩子们带零食的习惯,我的确不能干涉别人,那么我就需要跟她商量出一个尽量满足双方需求的办法,而直到跟她提出这件事情的时候,我还没有想到足够周全的解决方案;

第二,如果孩子们已经习惯了放学后吃点零食,那么取消零食可能会招致他们的反对及情绪上的负面反应(也许会比较激烈,比如哭闹)。

我没有想到的是,TG妈妈完全接纳了我的意见,因此不需要我们再协商解决方案(不过也提出了一个用玩具代替零食的方法,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安抚孩子们)。而孩子们既没有口头反对,也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然后这事就这么开始执行了。

后来我又回想了一下,为什么这事会这么顺利。我想原因可能是——

第一,我很坦诚地跟TG妈妈沟通了我的困扰,而她也坦诚地回应了我,于是发现我们俩其实并不存在观念上的对立;

第二,我接孩子的时候就从来没有带过零食,我记得也曾同孩子们沟通过原因,所以当TG妈妈宣布接下来要跟我统一做法的时候,孩子们似乎并不感到意外,他们也接受了这一点。

所以我觉得坦诚地沟通,不管跟大人还是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这能让我们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和理解,并为达成共识提供了可能。

至于后来我为什么又给孩子们买了零食,那是因为我完全能同理孩子们在面对花花绿绿的货架时的那种渴望。规矩是规矩,但在某些场合下,又不能拘泥于规矩。皮亚杰说:“人性贵于世间任何规则”。科恩在“无条件养育”的13点原则中专门列出一条:“不要那么死板”。事实上,寻求规则与灵活性的平衡,也正是这几年来我一直在修炼的一个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养育日记》No.152:要不要给孩子放学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