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昭襄王十六年的时候,秦本纪记载魏冉被分封在陶。而在穰候列传记载,魏冉在头一年被免除了国相,到了第二年又再次被启用,这时候魏冉被分封在穰地,后来又加封了陶邑。
在穰候列传中的顺序跟秦本纪记载有所出入,关于这一点就需要自行选择性相信了。
而且在穰候列传记载,白起是由魏冉推荐才出头的,不过关于这一个事件只有这一处记载,在白起王翦列传中都没有提及。
不过在白起王翦列传中记载的是,魏冉当上国相之后,举荐的人是任鄙,让他做了汉中守。这个任鄙是秦武王时期的一个大力士,当年秦武王是一个肌肉男,喜欢大力士,于是就召集了一些大力士当官,这个任鄙就是其中之一。
时间到了秦昭襄王十七年的时候,按照穰候列传的记载,应该就是在这一年,魏冉重新被启用为国相,不过这事在秦本纪中并没有记载。
秦本纪记载昭襄王十七年的时候,城阳君和东周君来秦国朝见。齐国用之前白起攻打下的魏国的垣地,跟魏国换了蒲阪和皮氏俩地方,秦昭襄王跑去了宜阳。
宜阳这个地名应该也不陌生,之前秦武王的时候打过宜阳,向寿守过宜阳,还跟韩国的公仲侈有一番交流。这事暂时放下不说,说一下另外一件事。
秦国跟魏国换蒲阪和皮氏的时候,在魏世家中记载了魏国把河东四百里送给了秦国,同时芒卯因为善于诡诈被魏国重用。
而在六国年表中同样记载了芒卯被重用,至于这个芒卯,其实出场的次数并不是很多。但是这第一次出场就很有意思,当然了这个有意思的事在《史记》中并没有相关记载。
《战国策·魏三策》记载了整个过程,芒卯跟当时的秦昭襄王说,我乐意为了秦国到魏国去做秦国内应,并且可以替秦国取得魏国的长羊、玉屋和洛林那一大片地方。只要秦国能让我在魏国当上司徒就行。
秦王一听还有这好事,那自然是没有拒绝的理由。在秦国的操作之下,芒卯顺利当上了魏国的司徒。
他见到了魏王之后,就跟魏王说,大王您担心的是上郡那片地方的安危,秦国呢想要得到的是长羊、玉屋和洛林。
大王不如听我的,把这片地方送给秦国,上郡就安全了,而且还可以要求秦国出兵进攻齐国,我们可以从齐国取回送给秦国的土地。
魏王也就听从了芒卯的意见,就把那片土地送给了秦国,不过秦国压根就不知道要出兵这件事,还以为这是芒卯为了秦国的计策得逞了呢。
几个月时间就过去了,秦国一直没有动静,魏王坐不住了。找芒卯说,这秦国咋回事,说好的帮我攻打齐国,怎么没动静,难道我那一大片土地就平白无故丢了不成?
芒卯赶紧请罪,我这是死罪啊,但是如果大王能赦免我的罪过,我到秦国去说服秦王出兵。
于是芒卯再次来到秦国,见到了秦昭襄王,然后就对秦昭襄王说,魏国之所以给你们秦国那么一大片土地,目的就是为了让你们帮着魏国攻打齐国。
现在土地给你们了,你们也都接受了,如果您不肯出兵,那么我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我死了不要紧,但是我死以后,秦国的名声可就臭了。你们觉得以后山东各国还会相信秦国吗?秦国还怎么在山东各国收小弟?那些在东方心系秦国的人可就寒心了~
秦昭襄王也许现在明白过来了,自己就是被这个芒卯给耍了,这货就是想要到魏国去当个大官,至于说给自己做内应,完全就是扯淡。
但是事已至此,也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如果这次不听他的乖乖入局,以后各国真的就可能从此团结起来了。
芒卯借用六国之势压迫秦国,秦国也就没啥别的办法了。秦昭襄王也只能说,哎呀你看这事办的,我们之前国内乱七八糟的事很多,一直没有顾得上,现在我马上派人跟你去。
芒卯就率领秦、魏两国军队攻打齐国,一口气打下来二十多个县,魏国也算是不亏。
不过这一年在韩世家中还记载了,韩国把武煫周边二百里送给了秦国。至于韩国给秦国送土地的举动,可能是被秦国军队吓怕了吧,想要用土地换和平。
看看当时的情形,楚国已经跟秦国和好了,魏国也把西边一大片土地送给了秦国,这形式之下韩国就基本处在秦国的包围之下了,这片土地,不给早晚也会被夺过去。
而且韩国公仲侈一直就想跟秦国搞好关系,借助秦国的保护达到自己保生存求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