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春节看了一部电影《心灵捕手》,讲的是一个孤独的天才被疗愈的故事。看完后我想起了武志红老师的一本书名,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故事开始于一堂MIT的数学讲座,教授在走廊里的黑板上留了一道难解的数学题,他向自己的学生发出挑战,希望学期末结束之前可以有人解答出来。结果第二天就看见了黑板上的答案,而他的学生们都没有承认是自己解答出来的。
于是教授又留了一道题,而第二天又看见了答案。他发现,回答正确的竟然是学校里的一个年轻的清洁工,当教授找到他的时候,他却因为斗殴被关进了警局。
这个数学天才叫做Will, 他是个孤儿,从小被不同的人家收养,还被养父虐待,于是成长为一个问题儿童。
教授想要帮助这个年轻人重回正轨,并参与他的数学研究,于是他和法官提出了保释,条件是Will每周和他一起讨论数学,同时每周要看心理医生。
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又哪里这么容易敞开自己的内心。心理学中说人的心灵有三层结构,保护层,伤痛层和真我,正是因为真我之外被严实的包裹着,所以每个人的真我都很难被触碰。
而正是因为每个人都害怕受伤害,所以才需要保护层,形成各种心灵的防御机制。
Will的防御机制就是他的猖狂。
他戏弄心理医生,用一整晚读完了心理医生出的书,找出其中的不合理,还在咨询中调戏咨询师的同性恋倾向,或是假装被催眠成功后说各种无厘头的话。
他的猖狂和不留情面赶走了为他咨询的2个心理治疗师。
直到他遇到心理学教授Shawn。第一次的会面Will依然是桀骜不驯,毫不留情的批评了Shawn办公室的画作。
Will 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他看到了这幅画背后Shawn的恐惧,但是他不知道,这幅画是Shawn的妻子患癌症死去后画的。
他以看透别人来防御自己被了解,每次探讨到和他自身相关的话题时他总是会转移话题。
Will的评论唤起了Shawn心中的愤怒,但是他没有放弃。第二次咨询的时候他带着Will坐在河边和他说:
“如果我问你关于爱情,你会引述十四行诗
但你从没看过女人的脆弱
她能以双眼击倒你
感觉上帝让天使为你下凡
她能从抵御将你解救出来
你不了解成为她天使的感觉
拥有对她的爱直到永远
经历一切,包括癌症
你无法体会整整两个月,在医院握着她的手
因为医生看你的眼神就明白
会客时间对你无效
你不了解真正的失去
只有爱别人胜过爱自己才能了解
我怀疑你敢这样子的去爱一个人
看着你,我没有看见聪明和自信
我看见的是一个被吓傻的狂妄孩子”
‘一个被吓傻的狂妄孩子’,这段话在慢慢融化Will如钢铁般的内心。经过几次咨询的沉默之后,Will 终于愿意开口聊自己了。
其实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也渴望有依恋。小孩子会依恋父母,夫妻之间会互相依恋,依恋只能在亲密的关系中完成。依恋最好在小孩的时候完成,因为依恋需要低头,正如小孩子知道自己能力不够需要借助父母的帮助一样,当父母是可以被信任的,也就有了安全型的依恋。
而当外界没有可以被依恋的人,就只能发展自己的自恋来保护自己。自我保护切断了和世界的链接,切断了和爱的链接,于是内心慢慢被封闭起来,也最终陷入孤独。
Will爱上了一个女生,但是当这个姑娘邀请他一起去加州的时候,他退缩了。一次次的失望累积成绝望,Will没有勇气敞开自己,害怕让任何人走进自己的内心,因为他害怕经历再一次的失望,再一次被抛弃。
每个人其实都有负面的自己,但是每个人都在努力在别人面前活出另一个自己,可是这个自己往往只是在掩盖内心的缺失罢了。你越努力,越是在隐藏自己的。
Will的猖狂也是在掩盖他的自卑。他不敢告诉自己心爱的女生,自己是个孤儿,没有亲人,进过警局,甚至觉得自己的出身配不上这样一位MIT的女生;他在咨询中的满不在乎也正是在掩饰,他的内心其实有多么渴求一段关系,他多么想被人了解。
最后一次咨询中,Shawn 和Will说,发生的一切都不是他的错。他说了很多次,最终这句话如洪流一般冲垮了Will的心理防线,他开始痛哭。
他曾经受到的伤害和委屈在这一刻被看见,就如一道光,从他的伤口照射进来,疗愈了他的内心。
而这一刻,Will终于放下了自我防御,学会了依恋。
Will 20年的孤独,在关系中被疗愈了。故事的结尾是他开着朋友送给他的破旧汽车,勇敢的开向了加州,开向加州的公路,也是他的重生之路。
看完这部片子我不禁想,身边常常听到有人说,他们习惯了一个人,觉得一个人的日子比较自由。但是我相信,没有谁会真正的热爱孤独,或者享受孤独。
独处不是孤独,独处只是一段留给自己与自己相处的时间罢了,而孤独,却充满着被所有人抛弃,或者抛弃所有人的凄凉感。
我常常会去看武志红老师专栏下面的读者留言,然后就发现有那么多的人都在尝试自我学习心理学,来疗愈自己内心的创伤。这些创伤可能来自于原生家庭,也可能来自于某一段不愉快的人生经历,也可能来自于一段不成功的感情。
我想象着一些读者在夜深人静或者失眠时写下一些被封闭在内心中的记忆,当时的他是多么的孤独,但是愿意分享在留言里,就说明他的内心渴望自己的经历被看见,被理解。而被看见,就如一道疗愈的光。这段自我疗愈之路,总会有人陪你走下去。
我曾经读过一本书叫做《一个叫欧维的男人想要去死》。欧维是一个刻板而又固执的老头,他的妻子早年间死于疾病,留他一人生活在这个混乱不堪的世界之中,他慢慢断开了和邻居的联系。
每天早晨,欧维都会定时在社区里进行巡视,确认所有的车辆都停在应停的位置,呵斥违反规定私自驶入社区的车辆,赶走四处乱转破坏环境的猫狗,在社区居民眼里,欧维是“来自地狱的恶邻”。
某一日,欧维遭到了上司的解雇,离开了恪守了几十年的工作岗位,心灰意冷对现世了无牵挂的欧维决定自杀。
但在房间自杀的过程中被一位找他寻求帮助的'恼人’邻居打断,于是他想着可以换一天再自杀。后来由各种契机让他重新认识了更多’恼人’的新邻居们,那颗想死的心渐渐被温暖起来。陪伴,化解了他孤独的内心。
喜欢武老师总是说的那句话,每个人都是在寻找客体,而我一直在寻找你。这就是武老师所说的,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吧。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愿每个人都能找到愿意陪伴你的人。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愿每个人都可以让破碎的自己在疗愈中完整起来。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愿人生中的所有伤痛最终都成为你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