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毛钱一次的理发到10元一次的理发

       明天就是除夕,我也到了不惑的年纪,今天办公室很多同事都已请假回家过年,我也借清静的时刻,回忆一下理发与我人生的伴随。

       小时候,平均一个大队(村)不到1个理发师,这个行业也算技术活了。服务我们大队的理发师是我们湾里的一个中年男人,大家都叫他许师。许师身高矮,估计一米五出头,胖胖的肚子,走路喜欢挺着肚皮。刚开始收费,是小孩2元一年,大人4元一年,差不多一个月来理发一次。我们小孩子算下也就不到2毛钱理一次发。许师平常就转湾,这几天在梨子丫,后面几天就在敬(gou)明湾,走到哪里就在哪家吃饭,住在哪家。流行的发型要么是贴着剪,要么是平头。洗头发用的是烧碱,抓一点握在手心,放到水里,手心还会发热。许师的指甲长,每次洗头,感觉抓的有点痛。他经常说手臂太多了酸痛,大拇指很累。就这样的理发,一直持续到我大学,因为大学去了外地。期间的价格也慢慢的涨到了学生5元一年了。

        大学在一个偏僻的钢铁城市,入学一个月,我发现头发叉耳很长了,才想起来要找个合适的理发店。看到那些店子门外都弄了转灯,一看就觉得高级。大大的镜子,可以升降的椅子,电推子、电吹风,自动热水器,可以躺着洗头。我低声的问题价格,比我一年的理发费还高,我不好意思的低着头走了。后来在山下路边的小店,店子好像门面隔离一小块那种,估计只有3平米,没有转灯、玻璃上写着“理发2.5元”。想着初中,一周4元钱的生活费(自己带米蒸饭),一餐打2毛钱的土豆丝。高中吃1.5元一碗的豌豆面,2.5元的回锅肉。心中有些不舍,但也不怕的走了进去。就这样大学四年的理发就在这些街边小店解决了。最良心的是,大学四年,这些理发店最高的才涨到5元一次。毕业后,每次回到这个城市,我都会去望望这些街边店。后来,城市升级,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

       工作后,我利用大学的经验,找到了一些没有转灯的小店。虽然随着租房位置和工作的变化,辗转了多个地方及城市,这个经验仍然好用。到这几年,超市的快剪10元、12元,我也跟有的师傅熟络了起来。

       过年回去,许师没有理发已经很多年了。他后来没有娶到老婆,成了村里的五保户。我们还一起聊聊天,早些年还一起打打扑克。他因为高血脂、高血糖,身体也不太好,好在五保户的政策让他在农村还过得下去。

       理发2毛钱一次的我,到了城市被高额的价格吓得有些自卑。在廉价的小店理发,师傅自然没有那么注意质量,偶尔也被同学笑称“狗啃的”,我也只是一笑而过,心中自卑难免多出几丝。不知从何时起,超市快剪的头型我也觉得可以,也许是沧桑的老脸、平静的眼神配的上并不有型的头发,内心再没有那种自卑感了。只是转灯的店,我还是舍不得进去消费!

       也许理发的影响,在后来的软件架构设计中,我一般都不会优先选择高大上的架构,以结合实际需求,够用就行的思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序人生,理发,便宜,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