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份浅爱 温暖生活

    写下这个题目,心里就涌起一股暖流。窗外碧空如洗,白云轻飘,柔柔的,有丝绸的触感。风吹进屋内,轻拂在我的脸上,跟风来了一个拥抱。美好的感觉涌上心头。想到一首小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海德格尔说曾:“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啊,人不能够忘记给予我们生存的勇气和力量的这片大地。我感受到此刻难得的平静,这平静中似乎又蕴含着某种力量,那就是我知道有人在爱着我,我也在爱着他。我的家人、我的朋友。

      这一段时间我的心态发生了很多微妙的变化,通过看书、通过和别人交谈,我隐隐感觉到这是一种积极的状态,一种向上的变化,它让我的生活多出了一丝掌控感和安全感。从我的性格和脾性来说,总体是在进步的。

    进步在哪里?第一,为什么我会那么焦虑?第二,为什么难过的总是我?

        我得承认,我不是一个很会“玩”的人,或者说我是一个很无趣的人,也不知道哪种玩的方式更适合我。偶尔喜欢打打羽毛球、乒乓球。不喜欢打游戏、打牌,关于输赢的游戏都不怎么喜欢,原因是可能怕输吧。偶尔会刷个剧,这个暑假用一天半把《扫黑风暴》看完了,也是朋友说特别好看才去看的。那我整天在干吗?“在看书?”不,我得承认很多时候,我是自己在跟自己过不去:反刍以往的很多事和人,一步一步用固有的观念来验证自己的某些观点。然后看一些跟我气质类型相似的书,更加的顾影自怜,构建一个我认为的安全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预期。从而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而且确保自己的世界和预言一样。

        我甚至一度认为,牵动我喜怒哀乐情绪的事,都来自外部和别人。而我自己的能动性则很少发挥,这导致了我长期脑子懒惰,不去思考,不会思考,总是感觉被外界和别人推着往前走。这就是真实的我,只是我一直不想承认罢了。一个人如果连放松都不会,那么他做什么事情都会带来压力。我觉得很累,很多时候都是在内耗,对外,则造成一种假象:我很努力和勤奋。

        基于性格和认知原因,在别人看来特别简单的事情,在我这里,就是难以逾越的的鸿沟。朋友看我觉得不可思议。既然我意识到了,我就必须去改变。要改掉自欺的问题,要活的真实。一个人如能看明白自己是自欺欺人,就老实了,就不偏护自己的。这样才会认真修身。要修身,先得正心,就是说,不能偏心眼儿。要摆正自己的心,先得有诚意,也就是对自己老老实实,勿自欺自偏。不自欺,就得切切实实了解自己。要了解自己,就得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所谓格物致知。

      认识到这一点,我静心读书,感觉到自己的焦虑感也慢慢减少了,专注的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是多么的幸福!忠于自己,才能忠于文字,我不要为了谁而读书写作,我读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让人看见,为了表现自己,我是为了认识自己,让自己从书中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和感受,最终想成为我想成为的自己。

        为什么难过的总是我?这是我在跟人吵架中得出来的。以往,我不敢跟人吵架,也不会吵架,听到朋友说她跟最亲密的人总吵架,我心中还暗自羡慕。因为我觉得两个人越吵越亲密。不吵架难道就意味着没有问题了?肯定不是,那就是问题被掩盖或者是被压抑或被忽视,总之,一定有一种方式存在着。

        我一直觉得自己不会跟人发脾气。其实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让人觉察不到我的愤怒罢了。小时候,面对比我们强大的家长,我的愤怒只能以某种方式释放,而我选择最多的就是怄气,过一段时间,怒气自然消除。

      而在亲密关系中,我没法再逃避,只能直面这些问题。我觉得自己不会跟人生气,于是我陷入到了另一个泥潭,我的“父母自我状态”,其实就是我“判定了自己有罪,然后自我谴责”、“自己惩罚自己”,而“没有一种批判比对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所以,要“停止自我批判,就是要学会爱自己”。爱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安顿好自己的心,让自己舒服了,别的也才会舒服。

难过是一种感觉,感觉是主观的东西,并不等于客观的事实。

不要随随便便难过,要提升难过的级别。

一个人能够让你难过,他就在深刻地影响你。

经常让我难过的,是自己的平庸。

有一种难过无法克制,意识到生命必将逝去所带来的哀伤。

    今天的文章写得很畅快,一是忠实于自己真实的感受,而是我愿意袒露真实的自己,三是自己的心情和生活因为写作有了一点点的改变,尽管这种改变是缓慢的,但是我已经在做了。

    就这样浅浅地爱着、思考着,让生活的色调变得明亮一些,多彩一些。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一份浅爱 温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