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第五拆《终身成长》

第三周第五拆《终身成长》P306

【R-原文片段】

主题: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

有多少学生和员工被认为没有竞争力、固执、不服从命令,而他们实际上只是不知道在目前的情况下该如何去工作呢?我们是否经常威胁、惩罚和忽略他们,而不是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或者帮助他们找到可以让自己成长的环境?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段必经的旅程。

首先,我们要接受一个事实: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维模式。

接下来,让我们去弄明白是什么引发了固定型思维模式。是失败?批评?任务的截止日期?还是他人的反对?

然后,我们要去了解当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被激发后会发生些什么。这个人格是谁?他的名字是什么?他是如何让我们思考、感受和采取行动的?这又会给身边的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逐渐去学习维持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法,即使那些诱发固定思维模式的诱因依然存在,我们需要教育我们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并邀请他一起加入我们走向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

在理想情况下,我们会越来越了解,如何去帮助那些同样在旅途中的人。

【I:个人理解】

成长型思维,不是当你意识到它就会成为你的主导思维,它和固定型思维同存于每个人的意识中,此消彼长。要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成为主导型思维模式,每个人都有一段需要刻意练习的成长之旅,它包括四个步骤:

第一步:接受。接受一个事实: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维模式,即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第二步:观察。是什么引发了固定型思维模式?唤醒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触发器是什么?在什么情绪、情景、语言、行为下更容易发生?例如:挫败感?紧张?批评?

第三步:命名。当我们接受、学会观察之后,给我们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拟人化,为他取个名字,他是如何对我们的思考、感受和言行进行影响的?例如,给我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命名为杜安,就像看到自己的老朋友一样。

第四步:教育。当你的老朋友杜安出现时,请不要和他对战,而是理解他、接受他、和他对话,告诉他你愿意给大家更多机会和耐心,并给他发出邀请,邀请他一起加入我们走向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

【思考】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都是自己的思维,所产生的人格都是自己的人格,孤立敌对都是对自我的否定。我们需要尊重、理解并接纳完整的自己,有好的也有不够好的,有固定的也有成长的,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只有真心接纳真实的自己,平静对话和谐相处,才能有幸遇见更好的自己。

【A1】:

上个月底参加全国共拆的线下活动,主题书就是《终身成长》,这本书之前虽然听过但没有读过,活动一开始拆书家让我们对终身成长给出自己的初步理解,我当时的回答是“终身成长,意味着终身学习,脱离自己的舒适区,但学习并不代表成长,学习要有反思有突破有进展,才能达到成长”。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属于成长型思维的人,然而这个似乎成为了我的固定型思维。当我做相关测试题时,尽管我的得分已经很高,但看到某些选项偏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时候,我会听到自己内心的评判,会感受到对自己的否定。我才猛然意识到,天哪!原来我对自己竟如此苛刻,我不允许自己不成长。我虽然没有消极地放弃,但选择的是负重式地前行。这种负重,不是成长,而是消耗,消耗自己的意志、信心,和承受力,一旦失败,我会备受打击。

接受自己原有的局限性,是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型的第一步。就像你要拆掉原有的思维里的墙一样,前提是你要看到那堵墙。我对自己的苛刻来源于他人以及自己对我贴上的正向标签,积极、乐观、谦虚、好学、正能量。。。我在无形中被这些标签绑架了。事实是,没有任何标签可以绑架自己,除非你允许被它绑架。

我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命名为“彼岸花”,它用妖娆的完美姿态影响着我,驱使我尽力完美,杜绝瑕疵,并为之欣喜或绝望。她会对我说:你还不够好,你并不完美。我想对她说:你很美,但我也很爱我自己,我不会强迫自己变成你的样子。是的,我并不完美,但我会学习尊重和欣赏每一个当下的自己。

在那次全国共拆中,我意识到成长并不仅仅是能力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对心智的成熟,对自我内在的和谐相处,在理解、接纳、包容和教育中获得真正的成长。

【A2:】

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也许我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影响到孩子的思维,在孩子做一件事情很有挫败感的时候会选择放弃,并埋怨太难了,还会评价自己很笨。他更愿意做自己更擅长的事,并且非常自信自己是最厉害的。

未来三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时间管理,当孩子感受到挫折引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时候,我打算用原文中的四个步骤去引导孩子:

1、接纳。承认孩子会有畏难情绪和逃避思维,并告诉孩子,妈妈有时候也会如此,每个人都会有怕难和想逃避的时候。

2、观察。问孩子在什么时候一般会有这样的感受,例如扣衬衣扣子的时候?绑鞋带的时候?没有人帮助的时候?引导孩子观察引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触发器。

3、命名。让孩子给他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取个名字,就像我们给各种情绪取名字一样,他有各种“情绪怪兽”,或者我们可以给它取名“思维怪兽”,让孩子对它不感到陌生。

4、教育。用自己的“彼岸花”做示范,引导孩子和他的“思维怪兽”进行对话,可以尝试对“思维怪兽”说:我知道这有些难,不管能否成功,请让我试试好吗?也许尝试一次不行,尝试两次三次还不行,但至少,我已经尝试过了。我为自己的勇敢尝试感到骄傲。也许我还可以考虑试试其它办法。

 当我看到自己的“彼岸花”时,我就能对孩子的“思维怪兽”更能理解,在走向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上,也许我的“彼岸花”还会和他的“思维怪兽“打起来,我们在这成长之路上一定会磕磕碰碰,但我们也会和自己对话,和彼此对话,相互鼓励和扶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三周第五拆《终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