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小年

侵删

又是一年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俗称祭灶日。北方习惯从这一天起就算过年了,因此腊月二十三也叫小年。

“二十三,糖瓜粘。”

每到小年,总会想起这首儿歌,想起遥远记忆中的小年。

记忆中的小年很是热闹。

这一天有几件大事必须做。

第一件大事是送灶王爷上天述职。

一大早,妈妈就会在灶台前焚上三炷香,恭恭敬敬合十祷告,祈求灶王爷上天多说好话,给全家人带来祥瑞。

祷告完毕,把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画像烧掉,算是送走了。

第二件大事是过油,煮肉。

祭灶这一天,一定要过油的,我妈一般都是在上午过油。

小时候家家户户都很穷,临过年前,生产队会根据人口分菜籽油,大白菜,白萝卜,红薯,粗粮和少量的白面。

所谓的过油也就是炸点绿豆面白萝卜丸子,不像现在炸带鱼,炸酥肉,炸鸡肉。

刚出锅的热丸子是最好吃的,妈妈边炸边给我们解馋,就当中午饭了。

下午,我妈会煮一块五花肉。当时猪肉也是很紧俏的,多亏了我爸在食品公司上班,吃肉比别家容易些(别想歪了,我爸也得掏钱买,他的工资基本上都给我们买肉了)。煮熟后,我妈切下一块方方正正的肉,晚上摆供用。

第三件大事是请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回家。一般都是在晚饭前。

白天,妈会让我哥或我姐去村里代销点(供销社的直属部门兼最小单位,类似于现在小卖部)请灶王爷,我姐嘴快:“我去买灶王爷画。”我妈赶紧纠正:“不是买,是请!”

好吧,不就是一张画吗?但是老人迷信啊,遇到神仙还不说请啊,就怕请也请不到家,所以必须恭恭敬敬的。

我妈小心翼翼地把新画贴在灶台后面的墙上,别的我记不住,就记住上面的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然后摆上供品:四个圆馒头,一盘炸丸子,一块煮熟的方肉,上面插两双筷子,一盘灶糖。

没有水果,当时水果可是稀罕物,普通人家别说吃了,见都没见过。

摆好供品,我妈点上三炷香,焚几张纸钱(最好的是黄表纸),然后吧啦吧啦开始祷告,我妈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灶王爷灶王奶奶,恁是一家之主,一家人全指望恁老人家保佑,家里也没啥给恁吃,有啥吃啥吧,将来有好吃的肯定先给恁吃。

然后全家人轮流给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磕头。磕头完毕,我哥带着我弟去院里放一挂鞭炮,放完炮一家人分吃灶糖,就算开始过年了。

小时候的过年,哪怕过个小年都充满了仪式感,一年到头了,满满的期待,慢慢的喜悦,虽然物质极度匮乏,但是仍然很快乐。

反观现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每天都像过年,真到了过年,反而没感觉了。

今晚的小年饭很简单,吃腻了肉,只做了几个素菜,饭前孩子们去楼下放了一把小呲花,最后连灶糖都没吃,是不想吃。

对比今昔,如今的生活太幸福了,估计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神仙生活也不过如此吧。

说啥新冠啊,惜福吧。

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忆中的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