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特复习笔记一——论述题(上海交通大学)

前言

本文根据复习ppt整理,猜测考点与题型均为老师的个人猜测,不做保证。感觉很多知识点重在理解,大家有空可以把对应的前后文看看!祝大家身体健康,考试顺利!!
ps:本文是博主复初愈下整理的,脑子感觉不太好,可能有很多遗漏或者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指出,随时更正!
pps:上课视频过长且信息熵感觉有点低,这次就不分享了哈以及感谢大家的厚爱,i人非常感动也非常惶恐


题目类型:

  1. 单选,10个,20分
  2. 多选,10个,20分,最少选两个,少选多选都不得分
  3. 简答题,6个,30分:适当展开
  4. 论述题,2个,30分

论述题

1、结合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两大奇迹” ,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真”的内在关系,同时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本”的创新价值。(p45)

“两大奇迹”:

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奇迹

我国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国内生产总值由 1978 年的 3678.7 亿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101.6 万亿元,年均增长9.2% ,远高千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的显著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1978 年的 171.2 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32 188.8 元,年均增长 8.2% ;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 1978 年的 151 元增长到 2020年的21209.9 元,年均增长 7.5%。2021 年,我国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推动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旬号,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曾经缺吃少穿、生活困顿的中国人民,如今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生活持续改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满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二是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冷战结束后,不少发展中国家被迫采纳了西方模式,结果导致党争纷起、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至今都难以稳定下来。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乱象频发,政坛恶斗、社会撕裂、种族歧视等间题日益严重。英国“脱欧"、法国“黄马甲”运动、美国大规模骚乱等“西方之乱”不断上演,其背后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发酵,西方国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催生了政治极化、民粹主义、种族冲突等后果。而反观中国,“风景这边独好”。在以新加坡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人民经受一个又一个考验,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有力巩固了人民政权、持续保持了国家政治和社会大局稳定。近年来,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中国之治”的治理效能不断彰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我国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真”的内在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曾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过科学预测和设想,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主要包括:

  •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 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显劳动领取等员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
  • 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
  • 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以建立尤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 通过尤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等等。
    这些观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
创新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肤续了科学社会主义基因血脉,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本"。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千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 在领导制度上,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 在国体和政体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在经济制度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在意识形态上,坚待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在根本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等。
    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

2、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出发,论述如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p290)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根本原则,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根本方针。管党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
  •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
  •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目标。
中间过渡语句: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做法:

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二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在全面从严治党系统工程中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的地位和作用。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
四是正风肃纪和反腐败斗争。党的优良作风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强大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直接关系党的形象和威望。

3、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请论述我国面临严峻的外部和内部的挑战有哪些,中国如何发挥优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p33)

外部挑战:
  •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思潮暗流涌动,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多边贸易体制发展面临瓶颈,区域贸易安排丛生,导致规则碎片化。
  • 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
  • 地缘政治因素错综复杂,政治安全冲突和动荡、难民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地区热点和全球性挑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行,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增多。
内部挑战:

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巳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新变化,我国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

  •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 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
  • 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
  • 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
  • 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如何发挥优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面对外部挑战: 解决各种世界性难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我国拥有解决国际减贫、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地区热点问题等世界性难题的强大能力和资源,作用不可替代。

上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的动能面临消退,新一轮增长动能尚在孕育,而我国在其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各种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我国市场的吸纳能力、消化能力独一无二,国际社会普遍愿与我国共享发展机遇。

2020 年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癹延,我国实际使用外资仍高达 9999.8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6.2% 。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处千关键时期,我国完全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面对内部挑战:

  • 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社会保持长期稳定。
  • 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
  • 我国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物质基础雄厚。
  • 我国有 1.7 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半富的人才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活力。
  • 我国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 14 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市场空间广阔。
  • 我国经济在面对复杂严峻局面时展现出超大规模经济的整体优势,具有强大的经济发展韧性、巨大的潜力和回旋余地,特别是在 2020 年,经受住疫情大考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总结:
只有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千开顶风船,善千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屈、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4、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如何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以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p167)

  1.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星。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围绕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鼠,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学理支撑。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1. 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 5000 多年中华文明,全面阐述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要倡导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要善千运用各种生动感人的事例,说明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智慧。

  1. 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

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创新体制机制,把我们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人力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更好发挥高层次专家作用,利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发声。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开展工作,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

  1. 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传播的规律,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传播艺术。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广交朋友、团结和争取大多数,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讲究舆论斗争的策略和艺术,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

5、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哪些重大历史性成就,未来如何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p181+p183)

重大历史性成就:

第一,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 1000 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2000 多万贫困患者得到分类救治,近 2000 万贫困群众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 2400 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拿到了生活和护理补贴。

第二,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

贫困地区发展步伐显著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长足进步,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28 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又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

第三,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增添了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

脱贫攻坚,取得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也取得了精神上的累累硕果。广大脱贫群众激发了奋发向上的精气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文明新风得到广泛弘扬,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广大贫困地区蔚然成风。

第四,党群千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呕心沥血、建功立业。广大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同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常年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在脱贫攻坚斗争中, 1800 多名党员、干部献出了生命,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第五,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摆脱贫困一直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 7.7 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 70%以上。我国提前 10年实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我们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合作,履行减贫国际责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做世界减贫事业的有力推动者,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

长效机制:

设立与乡村振兴衔接过渡期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过渡期,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区为重点,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待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继续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持续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丁作,统筹用好公益岗位,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集中支持,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

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

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行分层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帮助其提高内生发展能力。对脱贫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


总结

论述题均为博主根据个人理解整理,有遗漏或者错误的地方欢迎指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研狗--学习笔记,笔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