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事背景
日本推理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96年首次出版。
二、人物角色
加贺恭一郎:主角,警察,曾与野野口修曾在同一所学校任职,剑道高手。
野野口修:主角,儿童小说作家,嗜甜食,专攻日文并选修教育学课程。共任职过三所学校(公立初中)。与日高邦彦、藤尾正哉曾就读同一所小学、初中。
日高邦彦:人气作家,被野野口修杀死并恶意陷害。大学文学院的哲学系就读,在广告公司、出版社待过,10年前因一篇短篇小说获得新人奖肯定,开始写作;7年前因《死火》夺文学创作大奖。
日高理慧:日高邦彦的现任妻子,某编辑社编辑。
日高初见:日高邦彦的前妻,因车祸意外死亡。
藤尾正哉:校园霸凌的始作俑者,野野口修曾帮其校园霸凌、甚至强暴。
三、故事概要
故事围绕日高邦彦被杀的故事展开,通过对凶手作案动机、作案手法进行分析,在警察多次搜寻资料和推理的情况下,通过两次反转揭露出凶手的真实目的,在凶手被查出癌症之后,对于日高心生怨恨之时最终决定恩将仇报:在死无对证的情况下,费尽心思破坏日高构筑的一切、获得其作者的美誉,将人性的恶意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把本书内容分成了2个部分,第一部分(前三章)和常规推理小说一样发现凶手,第二部分(后六章)主要在找凶手的杀人动机。
第一部分:日高在准备去温哥华前几天,被人杀害在自己家中,警察介入调查,发现野野口修就是凶手,野野口修也认罪,但证据链不完善且杀人动机不清楚。
第二部分:野野口修通过自己的手记、伪造的旅行证据等细微线索,引导加贺找到日高发现好友与妻子初美有暧昧关系并以此为要挟强迫野野口修成为自己的影子写手,从而成为畅销书作家。而此时野野口修身患不治之症,他忍辱负重为了维护已经过世的初美的名誉隐瞒了杀害日高的动机。
但以加贺对野野口修的了解,以及证据链的揣测,加之对野野口修和日高邦彦读书时期的走访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日高邦彦曾在读书时期对野野口修给予很大的帮助,即使野野口修属于校园霸凌的施暴者之一。后来因为都想当作家,而日高邦彦先一步在文学上取得成就时,导致野野口修的嫉妒,与此同时,日高仍对野野口修在儿童小说创作上给予帮助。当日高邦彦的文学成就越来越大时,野野口修的嫉妒与恨意就愈加膨胀,最后做出了杀人并窃取日高邦彦成就的行为。
四、问题与解答
Q1:为何日高家在临出发前两天要在酒店住呢?
A1:也许是收拾好后方便出租。
Q2:加贺是如何认为野野口修是恶意的呢?
A2:首先,加贺对野野口修是有过共事经历、所以相对了解的,其个性与自白书所描绘的大相径庭。其次,野野口修的表现让人觉得日高邦彦是他的好朋友,但《禁猎地》是以藤尾正哉为原型的,日高邦彦和野野口修只有1人在其中有体现和描述,并未体现好朋友的帮助;最后,朋友不会夺人之妻,更不会和朋友的妻子共同谋害朋友,也不会威胁对方强逼别人做自己的影子作家。
在烟火师傅那里发现证据,这位师傅只认识日高!从而证明野野口修的恶意。
五、本书总结
本书共9章,表达形式上采用以野野口修和加贺恭一郎为第一视角,通过阐述其记录内容的方式。小说似乎需要对细节的刻画能力、渲染力才能将读者融入进去,沉浸其中,无法自拔。通过对野野口修恶意的描述,本文通过对谋杀事件的情节转折,缓缓道出真相——野野口修的恶意,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和常规的推理小说不一样,本书在1/3时就告知真凶是谁,而后面所有章节都是识别凶手真正的杀人动机。
在本书中阐述了一个中国民间的俗语:以小看老(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从发展心理学上来说,在幼儿期其个性会逐步形成,而十二三岁也是这篇文章中不是没有道理的,野野口修在读书时以跟班的形式参与到校园霸凌中,而日高邦彦相对热心、乐于帮助人,对于校园霸凌也很硬气的反抗。
不过现实中,真的会有警察在犯人已经认罪的情况下,如此锲而不舍的追查下去的情况么?我相信有,但非常少,需要强大的信念支撑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