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芦荻。
阅读是逃避现实生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让我们一起聊聊阅读,聊聊人生,聊聊生活。
1、波茨坦会议中的细节
清:1945年7月17日,请记住这个特别的日子。
芦荻:在德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一场由美、苏、英三国首脑举行的会议在此召开。杜鲁门、斯大林和丘吉尔以及三国的外交部长们,参加了这场会议。
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
清:太平洋战场打了四年,美军虽然把战线推到了日本本土。但是,日军悍不畏死的作风,令美军伤亡惨重。一想到,在中国东北以及日本本土,还有数百万的日军正打算严防死守,美国领导人杜鲁门嘴里就像吃了苍蝇一样,有苦难言。为此,哪怕付出一些代价,他也要把那个叼着烟斗的苏联人拖下水。
芦荻:最后,苏联红军同意配合美军一同对日作战,而战后的朝鲜将由美、苏、英、中四国托管。由于美国对日本的抵抗程度估算不足,表示在未解决日本本土之前,不考虑进入朝鲜。所以在此次会议上,四国并没有商讨朝鲜具体的托管问题。这也为后来的朝鲜分裂埋下了伏笔。
2、三八线
清:1945年8月9日0时,在成千上万的信号弹划破夜空的同时,一百多万的苏联红军组成三个方面军,向盘踞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发动猛攻。苏联正式对日宣战!
让人没想到的是,主要是美国没想到。短短一天后,日本政府和军队竟然就崩溃了。日本政府准备投降了!苏联军队势如破竹,直向朝鲜而去。
这个消息一出,惊得正为自己把苏联拖下太平洋战区这个泥潭而得意洋洋的美国目瞪口呆,眼睛一下就红了。
美国之所以急红眼,不仅是自己的军队还没有进入日本本土,预备登陆朝鲜的军队还在千里之外的冲绳岛。更让他们担心的是,如果被苏联攻占了朝鲜,苏联肯定不会收手,也会向日本本土插上一脚。事实上,苏联也是这么干的。之后不久,苏联驻日联络官向美国驻日司令麦克阿瑟提出让苏军占领北海道,但被拒绝。
如果对日作战的大部分胜利果实被苏联人摘取,这个事实是任何一个美国政客和将军都无法接受的。要知道,太平洋战场,美国浴血奋战四年,付出了无数无法估量的人力、物力,如果最后却便宜了苏联,恐怕美国总统杜鲁门和他的内阁成员都得辞职以谢美国人民了。于是在苏联发动攻击的当晚,美国召开了紧急会议,紧急制定了朝鲜划分方案,并立马提交给斯大林。
根据方案,三八线以北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三八线以南是美国的势力范围。至此,朝鲜被事实上一分为二。
这条著名的分界线,在几年后,将见证中国在世界东方的崛起!
3、一次隐秘而重要的空运
清:苏联在出兵东北时,没有通知延安。
芦荻: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在当时,不管是苏联,还是美国,他们都是倾向支持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取得中国的实际政权的。
相比起,苏联的半遮半掩,美国态度更加的明确直接。当时美国驻延安观察组负责人,对毛主席说:“你们最明智的办法,就是解散自己的政府,到国民党蒋介石政府里去做官,否则是没有出路的!”
清:尽管同为共产主义的苏联在中国未来的走向方面模棱两可的态度,让毛主席等中共高层领导人们心里产生了一些不愉快的情绪。但是,从这个消息中,他们察觉到了一场重大的机遇:抢占东北。当时的东北,拥有旧中国最完整的工业体系。
于是,延安开始抓紧调动与部署。
芦荻: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游戏,作为落后方,想要弯道超车,必然要走一招险棋。这招险棋,即使我们后来的读者,也为当时的情况捏一把汗。如果,我说如果,这招棋出了意外,可能中国的历史就彻底改变了。
清:为了把在延安开会的高级干部们送回各个根据地去抓紧完成中央的部署任务。
毛主席请求美国观察组,派运输机来接美国跳伞的士兵的时候,顺便送几个干部到八路军总部。这个请求被当时不知情况的美军飞行员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这天,当一架美军旧飞机停在了延安的机场,二十多个背着降落伞的人登上了飞机。当时,正路过机场的黄华无意中看清了这些人的面孔,急坏了。顾不得跟上级请示,他连忙跳上飞机,自告奋勇当翻译,想着万一出事时有人能跟飞行员沟通。
因为这些人,实在太重要了。
这二十多人是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薄一波、陈赓、杨得志、邓华......
直到飞机平安落地的消息传回,在延安的中共领导人们才终于松了口气
清:这次空运,为中共接下来的军事行动节约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刘伯承、邓小平、陈赓等人一下飞机,就开始指挥上党之战,解放战争首场战役,它的胜利不仅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也鼓舞了中国人民对解放战争的信心。
林彪抢在杜聿明之前,进了东北,把十多万隶属不同的部队组织起来展开统一作战,抢占了大批日军留下来的物资。
陈毅接替罗荣桓,开始统一指挥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
接下来的故事,我们就都知道了。
4、来自远方的友谊
芦荻:1949年5月,一个身负着重大任务的外国人从中国东北匆匆入境,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北京香山别墅。在这里,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热情又隆重地接待了他。
清:毛主席会见的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的密使。金日成派他来,是寻求中国的支持。
1948年7月12日,在麦克阿瑟的支持和授意下, 南朝鲜成立了“大韩民国”,长期流亡美国的李承晚当选为总统。
为了应对南韩的局势变化,北朝鲜在一个多月后也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任内阁首相。
朝鲜正式分裂。
随着美苏退出朝鲜,北朝和南韩开始谋求统一,在三八线上的军事冲突不断。手握美式装备的南韩军队处于优势,令北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忧心忡忡,于是向苏联和中国寻求帮助。
芦荻:毛泽东了解情况后,当即做出决定,把人民解放军中的两个朝鲜师,连同武器装备都移交朝鲜,对特使说:“一旦情况需要,中国会派军队和你们一起并肩作战”。
清:之所以毛主席这么爽快地答应朝鲜的请求,一方面是出于政治局势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感谢朝鲜人民对中国的帮助。
20世纪初在日本侵占朝鲜后,许多朝鲜革命人士来到了中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一起并肩作战抗击日本,对中国的革命做出了许多贡献。
芦荻:
比如:“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首脍炙人口,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它的谱曲人就是朝鲜人郑律成;
在红军攻打长沙时,军团长彭德怀和一个名叫武亭的人一起使用了这门全军第一门的山炮,炮击了洞庭湖上的日本军舰。这个名叫武亭的人,也是朝鲜人。此外,他在长征途中也对党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张国焘闹分裂的紧急情报,就是武亭星夜传送出来的。
清:解放战争时期,几万在华朝鲜人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特意被林彪组成了两个朝鲜师。这也正是金日成派使者来索要的那两个师。
5、中美两位元帅的战前准备
芦荻:如果罗斯福没有逝世,麦克阿瑟就不会如此骄狂自大;如果麦克阿瑟听从总统杜鲁门的建议,就不会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如果麦克阿瑟,不插手中国台湾事务,不轰炸中国边境安东,新中国或许就不会顶着压力抗美援朝。
清:作为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又赢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后,他在世界的声望,在美国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上唯一能掣肘他的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逝世,让麦克阿瑟更加的骄狂。
连美国总统杜鲁门,想要与他会见,都得坐飞机绕地球半圈,乖乖到麦克阿瑟指定的地点等候。
芦荻:他又是日本的实际统治者,美国太平洋战区的司令,掌握着美国一半以上的军队,可以说是世界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也不为过。所以,当他指挥美军进入朝鲜战场后,无视中国的警告,危害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安全时,根本没想到,这里将是他军事生涯中的滑铁卢。
清:讽刺的是,直到他被杜鲁门免职,他都弄没清楚他在战场上的对手是谁。
芦荻:这不得不提到抗美援朝的第一任司令彭德怀元帅。在很多影视剧中,把彭德怀元帅塑造成“张飞”一样的角色,但其实,彭德怀元帅虽然性急如火,可是打仗的时候十分注重情报的收集工作,并根据对手调整自己的作战策略。
清:有个例子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尚未爆发前(指新中国还未参战),正主持西北经济建设的彭德怀元帅,已经派秘书去找朝鲜的地图,并每天了解朝鲜的战况,还组织参谋对麦克阿瑟的性格进行研究。据说,还亲自找了一本麦克阿瑟的传记阅读,直到他胜利归国,一直都带着。
所以,在临时接到自己被任命为人民志愿军司令后,彭德怀二话不说接受了命令,并且一到朝鲜战场,就一举扭转了朝鲜战场的战局,把麦克阿瑟打落了神坛,并送他回了美国老家。
芦荻:回到美国以后的麦克阿瑟也终于清醒过来,一提起跟中国作战,他反而成为了坚决的反对者。
清:一饮一啄,妙不可言。
清: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下一期,我们来讲一讲彭德怀元帅是如何把麦克阿瑟一步一步打落神坛的,再会!
芦荻:感谢各位的支持,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