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是近期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作为曾经为客户提供过多次数字化咨询的咨询师,我知道数字化是一个讨论门槛极低、理解门槛极高的领域,每个人都可以和你谈论数字化转型,但是又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什么是真正的数字化转型。
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今天我们不讲技术,只讲一个有趣的场景,让您看一下,经历了数字化转型和没有经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工位”和“蹲位”为什么总是那么紧张?
近期有几个同事到北京出差,在京期间他们感受最多的,就是北京办公室的工位和蹲位太紧张了。
每天早上当你经历了地铁,共享单车的多重考验,早早到了公司,但是你背着书包在办公室转上几圈,却找不到可以使用的空闲工位;还有就是你遇到三急的情况,飞一般的冲进洗手间,却发现里还有好几位和你一样窘迫的人在等待空位。
这样的情况对于北京的同事可能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其实北京的工位紧张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曾经的解决办法就是扩容,但是无论新增多少工位,都会在很短时间内又被坐满,公司提供了大量的移动工位,包括:饮水间,靠窗,走道等,到处都是移动工位,管理原则是早到早得,每日日清。
但是实际管理也是相当疏散,很快就被各路英雄豪杰们变成了“固定工位”,形成了现实版的“公地悲剧”。
工位紧张可能还是小事,“蹲位”紧张,那才叫尴尬,偌大一个平层,好几百人同时办公,一层只有3-5个蹲位,俗话说:人有三急,但是无论你急到什么程度,也要在洗手间跳一会儿“尬舞”,才能入位放松。
博主经常在国内的各代表处出差,这些现象在其他办公室也经常出现,上面说的事情虽小,但是真要解决起来也很不容易,否则以我们的执行力,如果找到了解决办法,其他的都不是问题,这个问题说到底其实是一个用有限的资源,匹配公司发展战略的问题。
现实中无论多么有钱的公司,也会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面对快速扩充的人力,你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充办公室,这让我想起马云老师经常给员工讲的《7个缸4个盖子》的故事,论述的就是这个问题:
“当你有七只缸,但只有四个盖的时候,你准备怎么办?”
任何组织都是要调整的,战略发生变化的时候,组织就要调整,然后想清楚什么要、什么不要、什么是优先级,我们所有公司都会碰上这个问题,想干的事情太多,人才不够,组织往往是弥补人才不够的关键点。
人才不够,组织补,组织不够,人才补,这两个之间是互相要补的。但是要补,都是要受伤的,最好是人才、组织完美配合。
当你有七只缸,只有四只盖的时候,你准备怎么办,来回转?错。砸掉两只缸,有些业务实在来不及,你人不够,优秀的人掐不住的时候,你有七只缸,四只盖,全部弄得一塌糊涂,干脆敲掉两只缸,关停并转弄掉,就变成一只缸没有盖,你只有这样才能做起来。
马老师关于“4个盖子7个缸”的故事,讲的是有限的人力资源去匹配公司战略发展的问题,但是工位和蹲位也是资源,也面临一个有限的资源匹配战略发展的问题,这类问题通常有3种解决办法,或是买更多的盖子(增加资源),或是按照马老师的主张砸掉几口缸(聚焦核心业务),或者优化使用盖子的方式(优化资源)。
那具体到工位和蹲位的问题,我们用哪一种呢?买更多的盖子和砸掉几口缸可能都不适合,只能通过优化资源的方式解决,这也就是数字化转型中客户的主要诉求之一,用数字化手段解决公司发展中的成本和效率问题?那么面对这个工位与蹲位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通过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路径解决问题
在《马太福音》第15章中,耶稣曾经说:"这样,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神的物当归给神。”吴军老师曾经在硅谷来信中多次引用这句话,就是告诫大家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和路径,商业的问题用商业的方式解决,技术的问题用技术的方式解决。
那么如何用技术的方式解决“工位和蹲位”的问题呢?
在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中,客户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在线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这个路径,工位和蹲位的问题初始方案,就是传统的非原生数字化企业面临数字化转型的第一阶段,也就是首先做到一切资源的在线化。
简单说,第一阶段,把所有的工位和蹲位状态全部上线,然后在每一个工位和蹲位上贴一个二维码,用户通过扫码使用;
第二阶段,就是工位的计费、收费,以及通过计时的方式,提升蹲位的使用效率;
第三阶段,就是通过看板的方式发布实时信息,给出趋势预测,引导人们合理使用工位和蹲位。
上面就是典型的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路径: 在线化、数据化和智能化。
当然完成上面的步骤,数据化和智能化只能说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于是问题来了,经过上述一番操作,工位和蹲位紧张的问题真的能解决吗?
试问如果用户扫码以后长期占用怎么办,扫码使用资源,使用的是一个平等原则,没有考虑各部门的业务属性,以及业务重要性,所以没有确定使用工位的优先权。
另外关于资源的计费、收费,也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效果评估才能闭环,没有数据的支撑,这些都是空中楼阁,落不了地。
所以工位和蹲位问题的解决,还不能通过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路径实现,还需要更多的商业分析才行。
数字化转型中商业路径如何解决问题
博主作为咨询从业者,我们在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中,更喜欢以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看待问题,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就事论事的方式。
工位和蹲位作为一种办公资源,一定和公司的多个维度的发展有联系,这是一个典型的商业问题,工位和蹲位问题虽小,但是实际上却是如何用有限办公室资源,支持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问题,通过数字化转型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公司的办公资源管理部门提升运用数字化的能力,这才是每个公司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听到这里有些同学听不下去了,觉得我们又在忽悠,其实数字化转型解决的问题不分大小,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就看你的数字化思维和使用数据的能力,我们先给大家做个示范,作为咨询师的团队,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通常用如下步骤:
1. 首先对办公室现有资源现状进行评估,包括:有多少用户,有多少工位和蹲位,多少人配置一个工位和蹲位比较合理,目前Gap有多大,使用中出现主要问题是什么,是被不合理的占用,还是资源供给不足,用户的体验怎样,主要的不满意体现在哪些地方。
2. 对现有用户的特征进行画像,包括:这些用户来自哪些组织,有多少人,哪些人需要固定工位,哪些人可以使用移动工位,用户上班和下班时间,出差的频次,由于项目支撑人员到一线出差引起的需求暴增的规律是什么,是否还有在其他地方办公的潜在用户没有统计在内?
3. 对公司未来三年的业务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包括:业务增长幅度,与业务增长匹配人员增长多少,主要来自哪些部门,新用户的特征是什么,办公室未来可以增加的工位有多少,公司未来的作业形态会不会发生变化、如果作业形态发生改变,对于工位和蹲位的影响如何。
4. 现有每一个工位的运营成本是多少,是如何分摊成本的,未来成本的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是否有更便宜的替代方式,计费和和收费流程如何设计。
5. 另外一定还要进行相关的行业洞察,主要是看同行业中办公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情况,成功的典型有哪些特征有,不成功的案例失败的原因,共享办公的方式是否可以引入等。
上面的一系列流程,只是在项目的开始阶段,完成了对现状评估和对未来趋势的预测,这里面用到了很多商业的思维和对于数据的运用能力,数据在其中的作用,就是可以使问题得到闭环,这是数字化转型中一个巨大的进步。
比如具体到这个案例,经历了上面的分析,我们下一步就要开始设计和实施运营的方案,包括:
1、现有工位资源全部上线,通过看板和App的方式显示实时状态;
2、依据各部门的商业特性及业务体量和团队大小,为每个部门画出一部分固定的工位区域,使用方式也是共享和复用,而对于其他的所有工位,全部采用开放、共享、计费的使用方式,根据早到早得,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每日实行日清制度;
3、同时在此基础上,在公司内部做一部分预留空间,应对突发的项目支撑的需求。
上述的方案是否有效,就需要发挥数据闭环的作用了,我们可以先进行小范围的试运行,这时候产生的运营数据,就可以作为优化措施的基础,然后大范围试点,然后开始全面使用,这时候每天会产生大量的运营数据,这些数据让我们有机会洞察到真实用户的行为和习惯特征。
我们要根据用户行为特征和实际的运营效果,不断优化甚至要重构方案,直到我们找到最佳的运营方案,在没有进行数字化转型之前,我们缺乏整体使用数据的能力,所以更多的是策略的建议,完成了数字化转型,我们就可以利用数据闭环每一个问题,真正做到方案的落地。
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标志是:整个组织具备了数字化的能力
此时通过上面解决问题的实操流程,你可以发现,整个流程需要非常专业的数字化能力,同时需要强大的数据支撑。
于是问题来了,现有的办公资源管理部门,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呢?根据我们众多数字化转型项目的经验,肯定会有很大差距。
另一方面的差距,就是使用数据的能力,这个场景中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而常识告诉我们,我们需要的这些数据,现在一定是分散在人事,市场、财务、行政、采购等多个部门,光是把这些数据收集齐全就不容易,而且数据的质量也很难保证,所以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公司要一定要先进行数字化转型,构建数据化的能力和数字化的思维。
回到标题所说,什么是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标志?
首先,就是各个业务部门具备了运用数字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构建了数据的使用能力,这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开放性和可用性,数据中台是其中的一种路径,数据中台是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支点,提供了数据能力、算法能力和算力;而最终数字化转型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将整个公司变成一个具备数字化能力的组织,驱动的核心引擎由“流程”变成了“数据”。
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工位和蹲位紧张的问题可能还会持续,你能做的就是来的更早,同时掌控你的生物钟节奏。至于同学们关心的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的能力如何获取,你可以从咨询师的办公室找到答案!
祝您在数字化的转型道路上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