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唯美的一首宋词,清新爽朗,于喧嚣中独守寂寞,无人可解!

提起“花间派”词人,多数诗词爱好者脑海中都会立马想到温庭筠,想到韦庄。花间词出现的时候,词更多的还是伶人歌女们演唱的曲目,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俗艳小调,艳丽之气非常浓重。“花间派”词人虽然不同于伶人歌女,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但是创作的词组多数都是描写旅愁闺怨,悲愁离恨,男欢女爱的作品,风格俗艳华丽,一片哀愁悲叹之声。这时候,宋词的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依然不能与“唐诗”相提并论,仍旧是上不了台面的“艳词小调”。

宋词身上从“娘胎”里带来的艳丽之气直到五代词人冯延巳出现,才有了很大改观。在冯延巳的作品中,已经渐渐在浓烈的艳丽之气中有了清新爽朗的气象。他的很多作品境界宏大,气势恢宏,让宋词从唐诗那里开始站立起来,成为宋词真正的最开始的模样。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冯延巳的一首词作《鹊踏枝》。这首词非常唯美,清新爽朗,开宋词一代风气,于喧嚣热闹中独守一份寂寞孤独,似乎无人可解!

鹊踏枝 冯延巳 (五代)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这首词虽然也是一首言情词,但是却脱离的花间派词作中的男欢女爱,表达的是个人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意蕴深远,非常唯美。首句“谁道闲情抛掷久?”开门见山,将词作的主旨抛出来,使整首词顿时鲜活灵动起来。意思是说:谁说闲情逸致被忘却了很久?这里采用了一个反问句式,将作者在闲情中百转千回,处处挣扎,试图遗忘的纠结心情写了出来。作者究竟有没有忘却“闲情”?答案不言而喻。

那么,作者这里所说的“闲情”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说是“相思之情”。可是仔细读来,又不是很明显,而是一种可有可无,时隐时现,本以为早忘记了,但又时时环绕在作者心中的没来的淡淡愁绪。这种愁绪就一定是因“男女相爱分离”而引起的吗?自然不是,它不过是文人的一种莫名的惆怅。此句中的“久”字也写出了作者其实已经被这种莫名的愁绪折磨了很久;句首的“谁道”则说明这样的“闲情”一般人可能并不在乎,但作者却无法摆脱。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这一句紧接上句,明确地解释了作者口中的“闲情”是什么。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正是很多人的情绪最敏感的时候。一切都在生长,包括人的情感。这里的“惆怅”是一种随着春天到来,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茫和寂寞,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这种愁绪可能是因人而起,也可能是因事而起。反正一到春天,它就来了!如果非要把它解释成为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 未免有些“强词夺理”了!这毕竟不是一首艳词,不同于花间派的缠绵凄婉,自由一股清新纯净之气。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这一句是说:为了消除这种莫名的哀愁,我日日在花前饮酒,喝地酩酊大醉。但是却日渐消瘦,容颜都发生了改变。这句话的意思很好理解。正是这样的愁情无法排解,作者才会想到饮酒,而且是在美丽的花前饮酒,场景何其美丽,又何其让人沉醉!可是这样美丽的花朵也无法排解我的愁绪,就连饮酒也不行,于是,作者就日渐消瘦了。这里的“不辞”二字,确切地回答了前面的“抛弃闲情”的犹豫。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这一句是说:河畔长满了萋萋芳草,柳树也碧绿,如梦如烟。春色美丽如此,我却无心欣赏,在心里暗自思量:为何愁绪年年都会产生了?河畔青柳是春天又来到的标志,但是在很多文学作品,青草却成了“思念”“愁绪”的象征,青草青青,情意生!前面说“谁道闲情抛掷久”,真是旧未去,新愁又来。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既然作者愁绪满怀,为了排解春愁,喝酒不行,赏花也不行,那怎么办了?作者在这一句中说,“独立小桥”是他经常做的。可是,独立的始终是他一个人,无人分担。当他“独立”时,唯有风吹满了衣袖,陪伴他的也只有黑夜中的森森林木和一轮新月。“平林新月人归后”何等的寂寞才会让人独立寒桥,直至新月后呢?读到此句,仿佛感到一股寒风袭来,正安抚着一颗被寂寞纠缠的心。

总之,冯延巳的词作已经摆脱了花间词派的浓艳,已经跳出了男欢女爱的狭小范围,开始表达一种个人的独特情怀。尽管这种情思看起来也像是男女之情,但是仔细品味一番,却又不像男女之情那样哀婉缠绵,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文人愁绪,难以解脱,非常唯美。这种愁绪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人静静地立于人群之中,看着周围熙熙攘攘,喧嚣热闹,他却感到无比的寂寞孤独,无人可解!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常唯美的一首宋词,清新爽朗,于喧嚣中独守寂寞,无人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