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自己,看见孩子

电影《零零后》是一部记录片,导演张道中跟踪拍摄了12年,孩子从幼儿园到中学的。

主角是两个零零后少年,柔柔和池亦洋。在幼儿园里,他们都不属于传统社会老师喜欢的乖孩子,池亦洋是孩子王,动不动就用武力解决问题,甚至被全校家长要求退学。柔柔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孩子,被大家孤立。我想如果作为家长经历孩子那样一个阶段,内心一定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走出幼儿园的困境,池亦洋遭遇学业上的困难,成绩不好,痛苦,压抑,眼神渐渐失去了光芒,柔柔遭遇数学困境,出国学习三次被寄宿家庭敢出来,那份勇敢,那份执着,支持着她走了下去。看着孩子们的种种苦难经历,谁不是这样一路走来的呢?舍得让孩子经历,在孩子需要时给予孩子接纳和支持,这是我们做父母唯一需要做的事了吧。

这几天里面的一些场景经常在我的头脑里出现。而电影给到我最深的影响的是,你现在所担心的并不代表孩子的未来。 比如说,我儿子从一岁多起,我就每天睡前陪他看书,他已经养成的晚上睡前一定要看书的习惯。但是我生二宝的时候中断了,渐渐的他对书没什么兴趣,甚至在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布置作业每天看书30分钟,对他来讲都是沉重的任务。 其实我是有担心和焦虑的,现在这个社会,这么注重阅读,你不爱看书,以后可怎么办……

可就在前段时间,他又爱上看书了,吃饭想看,上厕所看,还要带学校去看。

我突然意识到,孩子真的是每天都在变化,是我们大人用固有的思维局限了他们。一点问题我们就会制造出很多的恐惧链条,联想到,现在不……以后就没法…………,等这样的句式。

孩子时刻都是在变化的,现在也不代表未来。父母要做就是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带着观察而不是评判的心,观察大于指导。

就像电影中,池亦洋从学校小霸王,到代表中国出征世界橄榄球锦标赛。 柔柔从一个从小被孤立的孩子,到赴美留学,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但都努力去克服。 两个孩子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不指责,不抱怨,充满勇气,这跟他们小的时候,家长给到的充足的接纳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在一生中能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并有勇气为之努力,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更值得庆幸的是,在年少的时候就能知道自己要什么,有机会,有能力,有勇气选择自己想的。

而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靠孩子自己慢慢去体验,去摸索,虽然也会走错路,也会有失败,但也恰恰是这些困境,让他们跟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所有的这些是家长无法代替的。

我们多少成人,活了一辈子也还是浑浑噩噩的,迷茫的,找不到意义所在。这样的大人又如何指导得了孩子呢?

正如纪伯伦的诗《你的孩子》,你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生命不会后退,也永远不在过去停留。

孩子的灵魂属于我们永远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朋友的孩子读小学二年级,刚转了学校,新学校刚开学就考试了。孩子因为不会写看图写话,加上看错了一道大题,只考了六十几分。朋友非常的焦虑。路上邻居小朋友说自己考试考了九十几分,问儿子考了几分?他儿子非常坦诚的答复了。对孩子来说并不代表什么,但是她觉得非常的丢脸。朋友很委屈焦虑,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自己已经这么努力了,为什么孩子还是这样。两着两天都让孩子复习,没让他出去玩。

孩子只是经历了一段因为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困境,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接纳,支持,理解。

我的老师曾说过,能够面对自己的痛苦时,才真正可以支持到孩子。

妈妈直面自己的焦虑,去穿越这份焦虑,才是最大的功课。

孩子开心的时候,并不需要我们,我最能给到孩子支持的在困境中。就像零零后电影,父母和老师给到孩子的那份坚定和接纳。

看见自己才能看见孩子,看见孩子,才能给孩子自由。

观察大于指导,切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见自己,看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