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学且思12:走一条“亲师”之道

拜读张文质老师的《日常教学的情调》之“走一条亲师之道”部分,有这么三段文字几个关键词让我无论怎么琢磨也无法明晰,在此略谈一点收获,带给自己理念变革的一些感触。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还是生命成长的陪伴者和呵护者。

三个关键词“知识传授者”“陪伴者”和“呵护着”。

第一个,知识传授者

自古以来贵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知识的传授向来就是教师的天职,教给学生应有的知识是老师的义务和责任。为了这个义务和责任,我们必须思考怎么才能更好地做一名知识传授者。比如,灌输;比如,启发;比如,引导……

在知识的传授中,我们不要求人人做到多优秀,但是至少我们要“不教坏学生”!

不论是教师自身不成长的原因,还是各种工作中的主客观因素,就目前而言仍然有一部分没有做好“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甚至有摸黑教育事业的教师。这一点,需要不断督促、改进和完善,否则学习者最起码的权益都保障不了。

第二个,陪伴者和呵护者

当我们的老师附上“陪伴者”和“呵护者”的责任、身份后,我们的角色就有了巨大的转变,我们需要且必须成为孩子的“父母”,以父母的角色履行好“陪伴”和“呵护”。

或许,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会说自己陪伴了、也呵护了。

确实,我们一走进学校,每时每刻都陪伴者学生;我们一走进教室,每时每刻都呵护者学生。

但是,真正意义的、帮助孩子成长的陪伴和呵护并不那么简单。

陪伴孩子,就要倾听孩子,依孩子的需求而施教;呵护孩子,就要认同孩子,依孩子的意愿而引领。

情感关系大于知识关系,知识是一种冰冷的事物,只有通过教师的情感加工,才能真正进入学生心中。

“有好的关系,才有好的教育。”

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为知识的教学奠定必要的基础,只有“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学生才会尊重老师、才会追随老师学习知识。否则,在没有尊重、信任等好的关系下,学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而这个不良情绪又制约了他们学习知识。

所以,面对“知识”这一冰冷的事物,我们唯有通过我们老师情感的加工才能进入到学生的心中。

学生能得到老师善意的鼓励,得到老师及时的帮助,出差错的时候也能得到老师温和的包容,这一切,一定会对孩子产生一种稳定的、积极的影响。

这段话告诉我们:哪怕是学生犯错,甚至于是我们看似“不可饶恕”的错,但是老师的“鼓励”“帮助”“包容”会对孩子产生一种稳定的、积极的影响。

我们教师需要学会充分鼓励学生、积极帮助学生、无限包容学生。

就这一点于我们老师而言并不困难,只要细心、耐心,只要认清并遵循“慢的教育艺术”,我们完全能做得到。

我们也不要小看对孩子们的一点点鼓励、帮助和包容,看似很不起眼、看似很简单,但对于孩子却是终身的影响。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走进学生,不难发现:学生的要求不高,仅此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且学且思12:走一条“亲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