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认知是孩子的起跑线----听樊登老师演说有感

      10月19日,樊登老师来宁波,做了一场演说,最后留了约半个小时的时间讲亲子教育,受益匪浅。

      亲子教育是现在有娃家庭普遍关心的问题。都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真正的起跑线是父母的认知。

      生活中,我们有没有时不时上演秒变后妈?我反思自己有,而且还经常在继续。回想昨天晚上,临睡前嘱咐女儿快点到卫生间洗澡,我在里面等着她。眼看着她已经在脱衣服准备,心里想着过来就是分分钟的事情,可是直到我洗完一件T恤,她都没有来。我就急了,女儿在我又一次催促下跑进来,一看我脸色变了就略显紧张。

      我却趁势跟上“妈妈不是叫你快快来洗澡吗?你为什么这么久都没来?”   

      “妈妈,我怕我说了你会生气。” 

      “我已经生气了,你说你干吗去了?”

      “我,我有点忘记洗澡这件事情了,自己在玩臭美……”

      “楠楠,任何时候你都要问问自己,现在应该是要去做什么事?想明白了然后就立刻做,好吗?”

      “妈妈,我知道了。”

      我就这样又上演了秒变后妈,其实估计这样的场景每天都有。而且有那么一会儿还感觉自己传导给孩子的观念挺正的。可其实,真的处理得好吗?心里有一丝隐忧。

      樊登老师说:所有你认为莫名其妙的事都是因为你不知道。很多我们家长不经意的表现,其实是我们潜意识里面某些秘密在作怪。所有不能说的秘密都会变成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耻辱,继而影响到我们的行为。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总会下意识地跟孩子说:我不是跟你说了吗?我跟你说过多少次?其实这就是我们的潜意识在作怪,我们是想告诉孩子:这事不怪我,跟我没关系;其实是跟孩子推卸责任。那么我们这么急着跟孩子划清界限撇清自己的责任真的必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之所以这样做,很有可能是我们小时候在原生家庭被这样对待过,然后我们也理所当然地传承继续。能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自己也会觉得好笑是不是?我想,这也是父母该有的认知之一,知道自己对孩子说的话意味着什么?

      作为一个孩子来说,犯错再正常不过了。当孩子犯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小错误时,家长健康的心理反应应该是感觉很萌很好笑,并且愿意跟孩子一起去探索,解决问题。而不是孩子一犯错,没有达到家长的心理预期,就瞬间变为咆哮体。

      回想那天刚听完樊登老师的演说,陪着女儿逛美食街。孩子手里拿着流汁状的酸奶,边走边看把握不了平衡,一共倒出3次酸奶,她那么爱惜的美味倒掉了一半还多。那一会看着她自己也觉得很可惜不好意思的样子,我就觉得很可爱,丝毫没有责怪。后来女儿回忆起来就记得妈妈看她酸奶倒出了觉得很可爱,而不是妈妈义正言辞地在她耳边说教。每个孩子都是希望自己是好的。以上两种方式,在我女儿身上我相信是前者效果更好,她也不会因为我没责怪她而一直学不会拿稳酸奶,而是会在愉快没有压力的回忆中一次次更加小心防止倒掉。

      打造简单体系的过程就是不断纠错,在于是否足够精益求精。但孩子的成长是复杂体系,人的动力来自内心和头脑,没有简单的程式可参照。要学会点亮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了不起有力量。父母要成为孩子的神助攻,而不是猪队友。

      樊登老师给到我们助力孩子成长的3大支柱。

      一是给到孩子价值感。经常对孩子表示感谢,给予孩子肯定,让孩子觉得自己有用,有能力解决问题,是个有价值的人。盯作业,其实是对自尊体系自律性被破坏。孩子会认为没人盯的时候,我就可以不做作业,因为我自己没有能力可以管理好自己做作业。父母的话和爱反而成为了对孩子的诅咒。

      二是给到孩子爱。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孩子长大后能为社会做贡献,是因为心中有爱。孩子体内的能量,则来自父母的爱。缺失父母的爱,孩子会有各种不正常的表现。比如成瘾性人格多半是因为父爱缺失孩子心里没有力量,要去寻求外部力量和支持。那么如何给到孩子正确的爱?对妈妈的忠告是不要威胁孩子。比如动不动就说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行为可能会让孩子缺失资格感,会认为自己没有幸福快乐拥有美好资格。对爸爸的忠告则是不要交换。比如跟孩子说考试考得好,就带你去怎样怎样,要是考得不好,就都取消。孩子就会觉得爸爸爱的是成绩而不是孩子,进而会对成绩有敌对情绪。这样的过程也是家长把学习变得无趣的过程。想让孩子对学习有正确的态度,父母首先要改变,不要觉得学习是要死要活的事情,放轻松些,孩子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樊登老师说他从来不给孩子任何学习方面的奖励,他儿子自己就知道:学得好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励。

      三是终身成长心态。让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我不怕犯错,不怕被批评或嘲笑,因为每一次都是我成长的经历。而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觉得自己的价值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千万别这样,不需要向别人证明自己,因为没有人如你以为的那样关心你,只需要不断探索自己的潜力就好。让孩子有终身成长心态无疑是应对人生种种困扰的良药。

      照樊登老师的话说,如果养育孩子的过程觉得很费劲,那一定是方法错了。先学习方法,再去正确地做事,既愉快又有效。他带儿子特别轻松,孩子特别优秀,亲子关系特别和谐,那是因为他在孩子3岁前就几乎读完了所有关于育儿的书。

      对孩子来说,一辈子只要处理好两种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前者处理得好,后者自然就能好,孩子就能处理好与全世界的关系,享受他的人生。这不正是我们所有家长梦寐以求的吗?所以,从当下开始,做个爱学习的父母,提高自己的认知,愉快有爱地去陪伴孩子成长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的认知是孩子的起跑线----听樊登老师演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