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儿童教育心理学》

非常赞同书中关于教育目的观点:教育孩子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此书是用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难,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育是一个自我认识和自我引导的过程。儿童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意识薄弱,需要成人进行教育、关注,并引导他们成长。而成人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过程,是一个重塑自我的过程。

所有儿童都会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们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缓和或消除自己的自卑感。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心理补偿。

将明显表现出补偿性的性格特征的儿童分为三类:天生衰弱或生理缺陷的儿童,从小受到严厉的管教或没有得到父母关爱的儿童,从小被宠坏的儿童。

研究发现,上述三种处境会使儿童产生欠缺感和自卑感,从而刺激儿童形成超越其自身潜力的野心。过度自卑会激起儿童膨胀的野心,这种野心会毒害他的心灵,使他永不安分。这种野心又与个体的性格怪癖相互纠缠,从而不断地刺激儿童自身,使他变得更加敏感,很容易动怒或实施伤害行为,并最终走向过度的自卑。

这种人虽然生理上成长,心智却未长,要么神经兮兮,要么性格怪癖。如果走向极端,会变成极其不负责任的人,甚至犯罪。

个体心理学把儿童对社会情感的态度作为心理发展的检测器。社会情感障碍会严重危害儿童的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学就是围绕社会情感的根本原则来发展相应的教育方法。为了孩子能够更好的适应将来的生活,家长不应让孩子只和一个人建立密切的联系。

了解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的一个好方法,就是仔细观察他入学时的表现。家长应该在孩子入学前,教会孩子如何与他人相处,这样孩子入学时才不会孤立无援。他们会因此被认为是性格孤僻的孩子,反过来就会使孤僻变得更加严重。很多家长会把问题归咎给学校,殊不知学校只是个显示器,将家庭教育的潜在问题显示出来而已。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认为了解一个人的三个基本问题:社会问题(结交朋友、与人相处)、职业问题(个体对职业活动问题的回答及其回答的方式就高度地反映了他的人格及其对生活的态度。)、两性问题(与异性相处)。能够大致看出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和目标。儿童亦是如此。

想要了解儿童的某一特定行为,就要先了解他整体的生活史。儿童的所有活动都是他整天生活和整体人格的外显,不了解行为引含的生活背景,就无法理解他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人格的统一。

想法:就好比喜欢打人,有暴力倾向的儿童,了解他的整体生活,可能会发现家长或其他亲密的人使用的是暴力的教育方式。

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会犯错误,而且这些错误与其导致的结果密切相关,从而产生了个体错误的行为或错误的人生取向。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心理目标的确定——因为心理目标的确定和判断密切相关,一旦涉及到判断,就存在犯错误的可能性。目标的确定在童年早期就开始了。通常来说,儿童在2~3岁就为自己确定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总是在指引着他,激励他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错误目标的确定通常缘于错误的判断。目标一旦确定就不会轻易改变,它会在不同程度上约束或控制儿童。儿童会以自己的行动落实目标,也会调整其自身生活,竭尽全力地追求和实现这个目标。

想法:别总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都说3岁前是孩子的关键期,父母应该努力在孩子的确立目标的关键时期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

儿童获得印象的强度和方式,并不取决于客观的事实或情况(比如另一个孩子的出生),而取决于儿童看待和判断事实或情境的方式。决定我们行为方向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我们对事实本身的看法。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和优越感是同一种心理活动的两面。如果一个孩子对优越感有非常高的追求,他就容易出现雄心过重。雄心过重,容易表现出较强的嫉妒心,具有攻击性。雄心过重的儿童,把人生目标定为超越别人,喜欢处于领导地位。这类型儿童在遇到信心不足的事情时,雄心越大,压力就越大,反而会丧失勇气。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1-《儿童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