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更有效——突破阅读舒适区
逻辑很重要,但也很枯燥。前段时间开始读台湾殷海光教授的《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该书是殷海光教授在逻辑教学过程中编写的对话体形式的逻辑入门教材,全书通过学生与老师对话的形式讲逻辑知识,涵盖了逻辑的基础知识,相对通俗易懂,解决了逻辑课枯燥晦涩难懂的问题。
即便如此的一本书,读起来还是头皮发麻,读不下去,完全不像读小说和历史那样酣畅淋漓,不能自拔。我意识到,我遇到了阅读深水区。
人都是有惰性的,所以都更愿意在舒适区待着。读书也是一样。我们更愿意读一些通俗易懂的书籍,既满足了自己的阅读欲望,又消遣了时间,皆大欢喜。
我们不愿去读一些更有用但又更难读的书,读起来费脑瓜子,怎么也读不进去。
开卷有益,读书总是有用的。虽然我们知道难读的书可能更有用,却不愿读下去,不能读进去。这是读书的瓶颈,只有突破这个瓶颈,有突破阅读舒适区、冲入阅读深水区的勇气和毅力,才能真正从阅读中受益更多。
几千年的文明史,卷帙浩繁。人生短暂,面对浩若烟海的书籍,我们真的读不了太多。要让阅读更有效,选书尤为关键。
我们需要阅读一些通俗易懂的书,让我们在舒适的环境感受阅读的快乐;我们更需要阅读一些对自己认知大有帮助但又有学习难度的书,这样才能真正帮助我们不断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