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9 《第二曲线》读书笔记

《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by查尔斯·汉迪

创新的第一步是要能够放弃过去的成功经验,只是多数人太习惯于自己的“舒适区”,形成了惯性的思维而不自觉,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必然会依循“生命周期”的循环,由盛而衰,所差的只是时间的长短。

当第一条曲线还处在上升阶段,第二曲线就应该启动了。这个概念正和咱们中国经典《左传》中说的:“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道理一样,不但要换脑袋,还得趁早。

第二曲线要传递的思想就是,在生活中为了向前发展,有时候彻底的改变是必要的,这意味着开辟一条与当前完全不同的新道路,这通常要求人们对熟悉的问题拥有全新的视角,托马斯·库恩将其称为“范式转移”。

今天的亲密关系和婚姻有时更像利益共同体,而非责任共同体,因此当共同利益消失的时候,这段关系也就随之消亡。当不安全感越来越普遍,每个人都必须营造自己的安全港。生活将更加不易。

第二曲线是什么?

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就开始增长,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资源(金钱、时间和精力)承受在第二曲线投入期最初的下降,如果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并已经掉头向下后才开始第二曲线,那无论是在纸上还是在现实中就都行不通了,因为第二曲线无法增长得足够高,除非让它大幅扭转。

当形势本就严峻的时候,再考虑第二曲线就会更困难。对企业来说,这意味着与自己竞争,甚至是取代自己现有的产品,所以应该在形势向好、衰退开始前就考虑第二曲线。

新的颠覆信息革命将如何改变你的生活

新的未来既令人兴奋,又令人畏惧。令人畏惧是因为信息对所有人都公开,这使得权力重新分配,互联网取代了层级,使政治超越了政客,把打工仔变成了自由个体。令人兴奋是因为它打开了更多连接,削弱了边界,鼓励探索精神和主动性。

随着人们适应新技术、新领域和新的工作类型,生产率会暂时下降一段时间,这个现象也就是由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首先发现的“索洛效应”

我们也必须对信息空间带来的缺点提高警惕,它为共谋和集会提供了便利,不管是合法也好、非法也好。我们越来越发现自己被那30家大企业的“信息娱乐”(infotainment)洪流所引诱。与我们原本期待的成为创新的生力军背道而驰的是,我们越来越依赖并享受Netflix、YouTube、Google、Facebook、Twitter以及它们的衍生产品所提供的服务,这样一来互联网将把我们变成了电视迷而不是企业家。那不是我们所要驾驭的第二曲线。

增长的困境:更多总是意味着更好吗

增长应该是实现某个更伟大目标的手段,而不应该被视为目标

更好而不是更大,我早该意识到的,因为我已经发现这些年来合作起来最有意思的大多是那些根本不想变得更大的组织,包括学校、医院、运动队、俱乐部,甚至家庭。一旦这些组织达到看起来最佳的规模,任何进一步的增加都将是毫无意义的,甚至还可能是破坏性的。

许多利基产品(niche products)的市场领导者的目标是把一件事真正做好。相反地,由股东驱动的公众公司,倾向于认为更大就意味着更好。我们必须要问,对谁更好?对顾客而言,太大会变得乏味。

寻求规模经济或使生产和分销更有效,因为通常两家公司合并后成本会更低。但通常会存在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个点就意味着过大,规模经济会带来一些不那么明显的心理和社会弊端,创造出的组织就会因为太大而无法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第二曲线让企业和政府关注到一个新的重点,就是变得更好而不是变得更大,可以共同工作而不必控制。

我们需要新的资本主义吗

我们对于公司有着错误的理念,公司不是股东、债权人、董事的产物,而是一个与所有在其中工作和与之相关的人员的一个联盟。它是一个社区,集合了一群为共同目标而在一起工作的人

如果我们把公司当作一个社区而不是一种财产,那考虑随之而来的影响将会非常有意思。没有人能拥有一个社区,尽管他们可以资助它,也可以占有一定股份;反过来,社区的成员属于社区,但不归社区所有

新管理是什么?它该如何实施

领导者谈的是愿景、使命和激情,而管理者关心的是目标、控制和效率。管理者依赖于被授予的职位权力和行政权威,而领导者则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那份权威。

我相信优秀的管理本质上只是一些常识,只不过人们不常用罢了。在面对与你一起工作的同事时,如果多一些兴趣,多一些得体的谦逊,多一些倾听的意愿和期待他圆满完成工作的愿望,你就具备了领导力。

庞氏社会:我们是否沉浸在债务中?后果是什么

赤字就像一种透支,只有短期内是合理的。为某项资产融资而产生的债务,就像抵押贷款,是未来的投资。

混淆债务和日常生活中的赤字是很危险的。我们大部分人,包括政府,都依赖现金流生活,只要收入能覆盖支出,就万事大吉了。这是有风险的,虽然通过增加抵押贷款来支付一次度假很诱人,但这是增加债务以掩盖赤字,是透支未来,对政府和个人而言都是危险的。

一个可能的第二曲线是遵照新加坡的做法,对其公民保持一定程度的谨慎。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以员工的年收入为基准,雇主缴纳16%,员工缴纳20%,这笔钱由政府进行投资,个人可以有条件地提取用于退休后的生活、购房、医疗和购买保险。

什么是公正的社会?正义都实现了吗

资本主义和民主是“同床异梦”,如果资本主义要存在下去,它必须对所有人都有益,而不仅仅为了少数人的利益。在财富的创造和分配方面恢复适当的正义,这也许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财富必须分布得更广泛,当然前提是不破坏最开始创造它的初衷。

公正社会的进一步扭曲是住房价格,这在伦敦尤为明显。一个国家的储蓄大量流入房地产,不会产生太大的经济上的意义,因为既没有给国家产生有益的财富,也没有带来多少就业岗位,反过来还会使得银行通过发放配套的房屋贷款获得更丰厚的利润,而那些急需贷款来发展的企业却拿不到钱。

你了解自己的能力吗

加德纳提出了七种智力类型:•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关系智能

问题是,正式的教育系统往往关注的是前两种智能,即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其他智能。

能力是所有孩子都具备的,如果我们学会用第三只眼睛观察,把那些不同的点当作线索,而不是需要纠正的缺点。老师觉得他们扮演着自己所照顾的所有年轻人的种子培育者的角色,但在体系的约束下,这只是一相情愿的想法。

挖掘自己的种子,开启一条新的生活曲线,永远都不会太晚。

我花了人生的前50年去试图成为别人眼里我应该成为的样子,直到50多岁的时候我才感到舒服、放松和自信。二十几岁是一段很好的用来尝试的时间,只要你不伤害任何人。一旦你发现那不是你想要的,你就可以把它从清单上划去,并继续寻找其他可能。

符合亚里士多德的美好生活的七个必要条件:健康、安全、尊重、个性、与自然和谐相处、友谊、闲暇。

未来的学校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在学校里所学习的问题都是封闭式的问题,答案都是已经被证明过的,到伯明翰的路有多远就是这样一个封闭式的问题。而我们为什么要去伯明翰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因为根据语境的不同,它有无数种可能的答案。我所受的学校教育实际上是有害的,因为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开放式的问题:我要娶这个女人吗?我要买这套房子吗?我应该信任这个人吗?我应该接受这份工作吗?我要投资于这项业务吗?我要服从这个命令吗?

然后我认为正确的事情就是找一些人或一些书,他们可能给我答案或告诉我该怎么做。这样我很快就被认为是一个优柔寡断、循规蹈矩、缺乏自己主见的人。枯燥、无趣,我的老板总是批评我缺乏主动创造性。可以这么说,我的学校教育毁了我的生活,即使他们宣称我是他们最成功的学生之一。

真正的学习始于好奇心,从一个疑问、一个挑战或者一个你需要回答的问题开始。其次是搜索观点和信息,这反过来又让你形成一个假设或可能的解决方案。然后这个解决方案需要进行验证,对结果的反思往往又会导致进一步的问题。这种“学习循环”,孩子是凭直觉去做的;就写这些论文而言,我则是有意识地这么做的。任何类型的艺术家都是借助实践来学习的。我们都是艺术家,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我们借助实践,从生活的过程中学到了关于生活的大部分内容。

最好的方式是在每一个阶段,让他们在工作中学习,并给他们付工资,在合适的时候再进行大学学习。这对于雇主和国家来说,将是一笔很好的投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3-07-09 《第二曲线》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