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文学

对《木偶奇遇记》的印象不深了,和大多数不熟悉这个故事的人一样,我只记得匹诺曹说谎的时候鼻子会变长。至于匹诺曹经历了怎样的冒险,结局又如何,人们似乎并不是很关心。

儿童文学,顾名思义是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通常是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我尝试对自己记忆中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整理,分析其文学性以及对儿童成长的作用。

记忆中的儿童文学大多是短篇,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耐心都有限,超过一定篇幅,小朋友们就不怎么乐意看下去了。比如我这个小朋友,记到现在的大都是短篇,《木偶奇遇记》这样的长篇,在我的印象里就只剩下了说谎鼻子会变长。毕竟在各种“勇气”、“善良”、“坚持”等对孩子而言过于虚无缥缈的品质中,“不要撒谎”这样的道理更简单直接。儿童文学大多都有教育意义,《小兔子乖乖》告诉小朋友们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三只小猪》告诉小朋友们做事情不要偷懒,要追求质量;至于《小蝌蚪找妈妈》,就是生物知识上的教育了。以上三部作品也有一个明显的共性,即主角都是小动物,匹诺曹的故事里主角也是身为木偶的匹诺曹,这些儿童文学都以非人意象为主角。而以人作为主角的作品中,主角通常是王子公主那类人物,比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等;或者是以小朋友为主角,比如《小红帽》、《窗边的小豆豆》等等。使用拟人的手法,或者从同为儿童的人的视角出发,更能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

短篇文学注重对某一个知识或道理的传播,篇幅稍长的儿童文学则更注重故事性。这些故事通常是富有想象力的,夸张的,奇幻而美好的,典型要素包括王子公主和魔法。许多童话故事尽管在创作时包含一些血腥暴力描写,但传播到儿童面前时这些描写大都会被修改。比如《三只小猪》就把狼吃掉猪大猪二,最终被猪老三吃掉的情节,改成了三只小猪一起住进了老三的砖房,并成功把大灰狼赶走。为了守护儿童的天真,把一些兴许会变成童年阴影的场景改掉,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现如今许多影视作品连血都不能是红色的“一刀切”政策,就实在是有些矫枉过正了。

在众多童话文集中,最出名的当属《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的代表作品有《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等,《安徒生童话》的代表作品有《小人鱼》、《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等。除了这两大巨头,还有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比如《王尔德童话》,还有中国作家杨红樱的《笑猫日记》系列,奥地利作家托马斯的《冒险小虎队》系列,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等等。这样想来,我先前说的儿童文学大多是短篇的理论似乎并不成立了,毕竟儿童文学的受众年龄范围日益拓宽,只要是引人入胜的好故事,即使是小朋友也会手不释卷的。

回想以前看过的儿童文学,我最喜欢的应该是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夜莺彻夜歌唱,用生命换来的血色玫瑰,只因女方的拒绝就失去了价值,被遗弃在阴沟里。小时候我不懂什么爱情什么拜金主义的,只心疼那只小夜莺,并无数次幻想它毅然赴死,在月光下把玫瑰的刺扎入自己的心脏,在彻夜吟唱中把自己的生命转移到玫瑰中的场景。这样想来,儿童文学也不全是美好结局,也有像这样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

说到底,儿童文学也是文学,而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都是丰富多样的,并没有固定的程序。如今儿童文学的受众也远远不止儿童了,许多故事都被拍成了电影,放在大荧幕上供各位成人观看。但无论体裁和形式如何变换,儿童文学都应当对儿童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无论是讲述一个道理还是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各位大人们也应当多看些儿童文学,毕竟现在一些小孩都懂的道理,许多大人们反而不懂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