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去哪里

图片发自App

那天打球到最后,奥体中心的几十块羽毛球场只有我们这片场地还在打;旁边打扫卫生的阿姨已经来来回回过来转了三次,心想你们怎么还不走。

到最后实在跑不动了,收拾东西准备离开,都装完之后发现旁边休息的长凳上留下大大小小花花绿绿十几个饮料瓶,有的喝完有的没喝完。问同行朋友有没有忘掉的,都说喝完了,应该是刚才旁边场地的人落下的。

放在那好了,阿姨会收的。一位朋友说。也确实,旁边阿姨已经等了半天,最后发现我们带走了估计要气死。

其实那些阿姨 要感谢我们,朋友补充。

然后朋友开始讲,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说日本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人力搞垃圾分类,效果还不怎么样。说中国根本不用搞,因为中国有最强大的垃圾分拣大军--拾荒者。

虽然有点讽刺,但想想确实是。垃圾分类硬件投入耗费巨大,但还是相对易行的;最难的是意识的培养,和充分的知识能力。比如哪些是真正可回收的,哪些是有害的。所以日本是从宝宝抓起,从小培养意识。但是二次甚至三次的分拣还是需要的。

如果在中国推行,其难度可想而知。我自己就做不到,本来厨房垃圾桶是放食物残渣果皮果核等等,客厅垃圾桶放包装纸袋等;但是往往在客厅吃完的果核因为懒而随手丢在客厅垃圾桶里。

而更遗憾的是,我们小区还没有分类垃圾桶。所以经常看到拾荒者在垃圾桶里翻找可回收的纸箱塑料瓶。

现在大多数公司和小区都有分类垃圾桶,但是真正按照正确分类在使用的,有多少呢?而且我们费尽心力半斤八两的分完之后,发现垃圾车过来不过什么类的垃圾倒在一起拉走。。。

看起来是这伟大强大的拾荒者让我们更方便,也更心安理得的根本不或不严谨地做垃圾分类;也同意是塑料瓶可以直接留给辛苦的阿姨或者大叔。但那是不是就代表中国不需要垃圾分类了呢?

个人觉得不是的。因为从小了讲,你分分类,也可以让那些辛苦的拾荒者不用再在那么在脏乱中挑选翻找,有时候有的人翻完后留下狼藉抛在身后随风乱飞。个人的和环境的卫生都受到影响。

从大了讲,这就是在培养我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至少可以从自己做起不乱丢垃圾,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你是否觉得那些热爱环境的人真正让人敬佩呢。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节约用水保护环境,但是我们是否时刻在践行呢?

有一次和一位法国同事一起出差,发现他在用水的时候,水龙头只开到一点点大,真的可以用涓涓细流形容,估计只有我们用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然后手是在下面快速搓洗,很快就关上。当时印象很深刻,因为一直以来身边的人包括自己在用水的时候,很习惯的就是直接往上抬到最大。因为我们也一直被教育:手一定要洗干净。。。

回去跟另外一位中国同事聊起,他说那位法国同事一直是那样,无论是在办公室,出差路上还是在供应商,已经是习惯了。然后他说自从看到之后,他就深以为然,自己也开始这样做。后来就发现这位同事确实择其善者而从之。自己也不知不觉开始这样。而且试过,并不会洗不干净。

事无大小,只要是正确的,就行动起来。而且你真正的行动,也会影响身边的人。

当然,理念需要慢慢加强,更需要整个国家社会在硬件设施上,从小的教育上多下些功夫。

希望我们的孩子还能多见蓝天多见自然,少见雾霾少见污染。

你可能感兴趣的:(垃圾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