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饮中八仙歌》赏析

                饮中八仙歌

                【唐】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释义

知章:即贺知章,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官至秘书监,性旷达放纵,自号“四名狂客”,又称“秘书外监”。李白的“谪仙人”就是他最早称谓的。

汝阳:汝阳王李琎,是唐玄宗的侄子。

朝天:朝见天子。

麴车:酒车。

移封:改换封地。

酒泉:郡名,在今甘肃酒泉县。传说郡城下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

左相:指左丞相李适之,天宝元年(742年)八月为左丞相,天宝五年(746)年四月为李林甫排挤罢相。

长鲸:鲸鱼。古人以为鲸鱼能吸百川之水,故用来形容李适之的酒量之大。

衔杯:贪酒。圣:酒的代称。

宗之:崔宗之,吏部尚书崔日用之子。袭父封为齐国公,官至侍御史,也是李白的朋友。

觞:大酒杯。

白眼: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看朋友,白眼视俗人。

玉树临风,崔宗之风之秀美,故以玉树为喻。

苏晋:开元进士。曾为户部和吏部侍郎。

长斋:长期斋戒。绣佛:画的佛像。

逃禅:这里指不守佛门戒律,佛教戒饮酒。苏晋长斋信佛却嗜酒,故曰“逃禅”。

李白:以豪饮闻名,而且文思敏捷,常以酒助诗兴。

张旭:唐代著名书法家,善草书,时人称为“草圣”。

脱帽露顶:写张旭狂放不羁的醉态。世称“张颠”。

焦遂:布衣之士,平民,以嗜酒闻名,事迹不详。

卓然:神采焕发的样子。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县)人。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有约1400余首诗留存于世。

759年至766年间,杜甫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初到长安所作。李白、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这八个人都在长安生活过,且都因好饮酒而留其名。杜甫这首诗为“醉八仙”各自画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画像,抓住了每个人的神韵,特点突出,人物个性跃然纸上。每个人的醉态各不相同。

贺知章年龄最大,所以喝完酒后头昏眼花,骑在马上晃晃悠悠,载到井中,浑然不觉,居然在井里睡着了。

汝阳王李琎,是唐玄宗的侄子,仗着皇帝的宠爱,胆敢喝完酒去朝见天子。他对酒的依恋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看见运送酒的车子,口水就流下来了。这还不算,因为他是皇亲国戚可以世袭封地,他恨不得“移封”到酒泉去,一次醉个够。诗人对于李琎的心里描写非常细腻,符合他皇族的身份。

左丞相李适之,酒量惊人,用鲸吞来形容他的海量也不为过。李丞相宴饮豪奢,一掷千金,这背后却折射出被李林甫排挤罢相后,左丞相的寥落心境。“避贤”二字用得巧妙,寓意深刻。

官场显贵描摹完后,开始写文人名士。先是潇洒的崔宗之,喝酒用白眼望青天,旁若无人,不拘小节,傲视一切。醉酒之后,姿态优美,如玉树临风,韵味无穷。

而后是苏晋,这位开元进士,也是一位高官,平日吃斋念佛,却是嗜酒如命,经常醉酒,只好在“斋”与“醉”之间来回徘徊,结果终究不能摆脱美酒的诱惑,先喝了再说。每醉之中只好“逃禅”了,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幽默地表现了苏大人无可奈何又得意忘形,放纵又想收敛的性格特点。

下面高潮来了,“谪仙人”李白闪亮登场,头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斗酒”过后,诗兴大发的李白挥就诗“百篇”,常常醉卧在长安城的酒家之中,将李白的嗜酒和诗才展露无遗。喝到兴起,天子下诏来请也不上船,并豪气冲天地说:“臣是酒中仙!”,当然这里不一定是事实,却把李白蔑视权贵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杜甫非常崇拜李白,寥寥数语,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超凡脱俗、与众不同、桀骜不驯的浪漫主义的艺术形象。正是这首诗,使李白的肖像灵动鲜活,让人过目不忘,千古流传!

李白之后,又一个狂人出现,他就是“草圣”张旭。醉酒之后,在王公贵戚面前不拘小节,脱帽露顶,洋洋洒洒,挥毫泼墨,字如云烟般倾泻于纸上,何等潇洒!

高潮之后归于平静,第八位“醉仙”出人意料,是一介平民叫焦遂。他喝下五杯酒后,神才飞扬,在酒宴上高谈阔论,有雄辩之才,常常语惊四座。

这首诗抓住了“饮中八仙”每个人的性格特色,互为呼应,语言诙谐幽默,节奏明快,读起来跌宕起伏,非常过瘾。只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才有如此深厚的写作功力,给我们留下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

你可能感兴趣的:(杜甫《饮中八仙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