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数寸芳草地 借得春风欲催红---中国教育梦郑州学习纪行

文/王正贤

一路
10月19日,在中心校郭银平主任的带领下,老店镇各小学共17名教师在熹微晨光中奔赴郑州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
我有幸参与了这次难得的外出学习机会。虽然同为外出学习,但看到那些年轻的面孔,迸发着活力的身影。我不得不叹服岁月催人。我是一个70后,成长过程中身上的时代印记都会表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和在座各位90后及新入职的小年轻有些格格不入。但和大家相同的是,都身处在社会急剧变革的潮流中,不适应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我无法改变环境,但可改变自身。只要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不安于现状。能激流勇进,顺势而为,方能乘势而上,勇立潮头。要实现这一切就要不断地学习。
一路上,沿途景色在高速行驶的车外一闪而过。我认真的看着这些稍纵即逝的风景--这是我的习惯和爱好,只要是外出,我的心就会莫名的激动。有时还会暗笑自己:四十半的人了,还没个正形!
车行一路,上高速,跨黄河,转立交,越龙湖;秋风中的田野一望无际,朝阳下的黄河奔流不息,市区内的车辆川流不止,大路两旁的高楼连绵不绝;时有碧波清流穿城而过,间或绿树红花招摇路侧。
不过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心头:我来干什么?仅仅看大郑州的路有多好楼有多高?看水有多清天有多蓝?或是仅仅来看一节课或一个老师带一群学生的表演吗?很快,心中的问题便有了答案。
图片发自App

观摩
第一个主讲的是清华附属小学的汤卫红老师。他讲的是低年级就学过的七巧板。也许是低年级内容的缘故吧,这让在座的六年级的学生看起来很是不屑。不过毕竟他们也是小学生,都想象原来一样,老师领着将七巧板拼成不同的图形。可令他们不解的是,汤老师却并不。而是上来就讨论:七巧板中各块分别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这一问学生有点儿反应不过来。因为课本儿上根本没有讨论过这些内容。于是这令演示课最初显得挺尴尬,老师问学生答,气氛并不是所企盼的那样活跃。会场内开始不安静起来,我和其他老师也低声谈论:这是上的啥课呀?分数吗?不像,教具为啥非用七巧板不可?搞了半天没有目标也不知道要干什么?随着对七巧板各部分所占面积比重的进一步讨论。汤老师的引导终于让学生和与会者懂得了这节课的意图。利用七巧板将分数相加,图形的旋转平移对称等知识都在小小的七块木板中得以呈现。终于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了七巧板。汤老师不失时机的补充:小小的七巧板涵盖的数学内容多么丰富啊!这要感谢我们的老祖宗,他们给咱们留下这么宝贵的东西。其实这小小的木板中包含着却不止这些数学内容,你们能不能发现一些呢?如果发现的话就告诉汤老师。短短的话语里有启发,有鼓励,同时也渗透着爱国主义情怀。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科学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的淋漓尽致,此时此刻,让与会的老师感到妙不可言。陈军老师也是独辟蹊径。从玩折纸起,这节课比汤老师的开头好多了,学生异常活跃。在学生边动手的过程中,将数学中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寓教于乐。在陈老师看来,折纸的作用绝非只是让学生玩玩而已,它对训练一个人的空间想象逻辑思维起着莫大的作用。接着他举出了一个巧妙的折叠范例,将一张纸从81㎡缩小为1㎡,这种折叠的技巧已经用到发射的卫星上。这个具体事例更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因为谁也想不到,小小的折纸竟然同高科技联系了起来。
最后陈老师又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不同方式画圆,让学生对圆的特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讲解,该用圆而不用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用什么方法去克服?比如当车轮用方形用椭圆形用三角形时,就有学生就提出可以改变路面的形状来解决。该学生当场就得到表扬。陈老师还配以形象生动的课件漫画和小视频,更为课堂增添了趣味。


解读
统观几个老师的讲课,均是将课外知识和常见的东西同数学有机地组合起来。其实在培训现场,只要我们稍微抬头就能看到电子屏上醒目的字体:“中国教育梦——清华附小1+X团队课程暨成志教育之‘整合数学’课程展示观摩活动”。
关于“整合”一词,经查证,就是把零散的东西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而在战略思维的层面上,资源整合就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就是通过组织的协调,把企业内部彼此分离的职能,把企业外部无参与共同的使命,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组织成一个为客户服务的系统。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注:此解释来源于百度词条。第11版《新华字典》解释过于笼统。而手头的2008年出版的小《现代汉语词典》及之前的《现代汉语词典》未能发现此词的释义。)弄清楚了“整合”的意思,对这几节观摩课的内容方式以及意图就不难理解了:打破原有系统的知识脉络,让这些零散的知识再衔接起来。比如在七巧板中用分数和图形变换,还要用简单排列组合等数学知识;在折纸和正方体授课中,也要利用到图形变换。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尝试,大胆表达,互相交流,无一不在提示大家,所谓教育就是教会能力,要真正让学生展示脱离课本后剩下的东西。其中一个学生在学习七巧板一节后的发言留给我很深的印象:我以前总认为七巧板是一种小儿科的游戏,通过这节课我才知道它里面竟还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简单。今后我更要努力学习,继续发掘出更多的知识。汤老师的回答是:太好了,那咱们清华不见不散。这应该就是整合得出的真实结果。
关于“1+x”一开始我对这个式子所表达的意思的确揣测了一番。待听完课后,我的最终理解为“1”指数学。“x”则指其他学科,也涵盖世间万物。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凡是和数学相关的事物均可用“1+x”表示。另一层面“X”通常为未知数,从这个层面上讲,它引导启迪每个人都用数学知识勇于开发探索未知,从而实现强国的教育梦。
关于“之”的意思。通常“之”字多出现在文言文中,百度汉语这样解释:往;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用在主谓之间取消他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这里用在“成志教育”“整合数学”之间。就有点儿意思。这不仅让人想起《大话西游》‘之’系列。可能这个有些无厘头的比喻和前面严肃的话题不相协调。但我要说的是,“成志教育之整合数学”中的“之”也一样:它不是单部戏而是系列片,不是上下集而是连续剧。“之”后面的内容都将归属于成志教育这个团队。整合数学仅仅是它的一部分而已。
感悟
来到郑州,心里便有一座城市;回来了依然是自己的日子。我们如何将所见所闻与实际教学相结合?这才是真正的问题,也是培训的主旨所在。
首先,在原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引入1+x。X虽涵盖万物,但也可大可小,能灵活掌握。比如简单的石子,就可作为研究对象:怎样分类?就和数学上的分类联系起来;轻重体积该如何测等,只要问题出来就会有学生去进行探索。而这个微小的过程训练的却是多种能力,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汤卫红老师所说:“小课题的研究,功德无量。是数学体系中一个极其微小但又很重要的部分。”在小学阶段搞小课题研究,适逢其时。
其次,备课时不仅要看教学用书,想着学生,还要发散思维,在整合上做文章。一个纸盒,把它从不同的方向拆开所得的展开图一样吗?一张小小的正方形折纸却能玩出不同的花样,数学原理是什么?据说七巧板中的几块木板可以拼出不同的分数,你试试都能拼出多少个?这些以前我们认为不值得一提的问题和内容,经过整合以后却充满灵性。小课题做出的却是不折不扣的大文章。
第三,理解“之”的含义。这就要挖掘本班有探索欲望的同学,对过程予以指导,对成绩加以肯定,对成果给予展示,始终保持在自己任教时段内,孩子们的求索欲望呈现出饱满状态。将小成果不断累积,积少成多,聚沙成丘,集腋成裘。
习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荣誉颁奖仪式》上的讲话一语中的:“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件平凡的事,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花絮
十月的郑东新区,草木生香,景色分外怡人。当天下午培训结束后,我们一行十几人走在绿树掩映的人行道上。边饶有兴趣地谈论着一天来的见闻,边欣赏路边的那些刚绽放的小白花。虽然我们还称不上它的名字,可是它们的样子很随和,花儿尽管不大,不过这个恰当的时间与我们遇见,从此便悄悄植入在我们的心里。
这就够了,不是吗?
夜色初降,晚风徐来。夜晚的如意湖畔灯火阑珊,水波不兴。我时而仰望那耸入夜空的大玉米楼,时而俯视困于脚下的那一波秋水。我十分仰慕壮阔的海涛和飞落的瀑布,它们是那样激荡人心,惊心动魄。这种壮美经常浮现在梦中,不过醒来却是止水般平淡的生活。梦想与现实的差距令人心里时常焦躁不安,无所适从。
眼下,这一泓水正安然地映着玉米楼绚丽高贵的身躯和不断变换的色彩,周围幽静绵柔的居家灯火在不同的视角下于水中闪烁不定。
夜色,星光,灯火,和这方湖水构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图画。边走边看,刚才还替脚下的这方水波感到可怜,现在,周围的诸般建筑和它融入在一起后,却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了。
想到这儿,心里顿觉释然了。
第二天清晨,被一阵清脆的鸟鸣惊醒。细听,它竟像在自己耳边,忽然想起自己住在七楼。城市的鸟儿在地面上很难找到落脚的地方,路两旁虽有绿化树木,可那些终归是给人看的。车来人往的声音会让在上面稍事停留的鸟儿不得安生的。所以,天空永远都是它们的乐园。想听鸟儿真实的鸣叫,要么在幽静的树林里,要么在适当的高度,就像现在我一样,正好享受它美妙的韵律,虽然只是一瞬。
从住处到培训地有一段距离,路绕着一条不知名的河流,人行道的一边搁置着造型各异的植物。其实顺着这条路回去也很好,昨天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但时间紧迫,已不允许细加欣赏这些美好景色。
还好,路边放着一排的单车,只是我没用过,和我同行的几位也似乎束手无策。幸好有完小的刘欣欣老师,她刚入职,很热心。在她的帮助下我们开了锁,一起顺着路侧惬意的骑行。不疾不徐的边体验边赏景,洒下一路悦耳的铃声,感觉拉风的很!
每次培训,都会有新体验;每次体验,都是新感觉。
回到家里,已是万家灯火初上时。想想自己两天来的学习经历。欲形成文字无奈思路不畅。正坐着,手机微信有提示,“到家了吗?”---是郭银平主任关切的问候。于是马上回复:平安到家,多谢!
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之下随便写下几句,仅作顺口溜而已,聊表心志。
杏坛不老一半翁,
旧颜新貌赴郑东。
桃园数寸芳草地,
借得春风欲催红。
2019年10月23日于马兰小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桃园数寸芳草地 借得春风欲催红---中国教育梦郑州学习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