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我》读书笔记(七)

书籍:《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

作者:陈海贤

封面

关键词:思维进化、心智模式、作用、成长型心智模式、防御型心智模式、安全感、胜任感



1.要实现自我发展、成为了不起的自己,除了要开启行为的改变,还需要推动思维的进化。自我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从保守僵化变得灵活而有弹性的过程。

2.保守僵化的思维趋向控制和静止、害怕失败和挑战、维护虚假的自我形象。灵活而有弹性的思维趋向可能和变化、勇于尝试和挑战、促进自我不断进化。

3.什么是心智模式?

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Epictetus)有句名言:“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意思是说,一件事会怎样影响我们,并不取决于这件事本身是什么样的,而取决于我们是怎么看待它的。所谓心智模式,就是我们头脑中惯有的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

4.心智模式到底怎样影响我们呢?

心智模式的第一个作用是塑造我们的经验,影响我们的情绪。

同样的半杯水,有些人看到的是只剩半杯水,所以感到焦虑;有些人看到的是还有半杯水,所以很开心。这就是心智模式的影响,它让我们对同样的事情产生不同的解读,并产生不同的情绪。

5.心智模式的第二个作用,引发行动。

情绪、思维和行动是一体的,积极的思维往往会通过激发有效的行动,来验证它自身的正确性。如果你觉得一件事自己能应付,就会想各种办法,全力以赴。如果这件事做成了,就会加深“我能应付”的信念——这是一种积极的循环。反之,如果你觉得自己做不到,可能会拖延、想退路、找借口。最后事情没有完成,会加深“我做不到”的信念——这是一种消极的循环。

人际交往也是如此。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很好,就会主动接近他、了解他,最后发现他真的不错。反之,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很差,就会挑剔他、排斥他,最后发现这个人确实不行。

6.成长型心智模式和防御型心智模式。

根据能否促进我们跟世界的积极互动,心智模式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的成长型心智模式,另一类是消极的防御型心智模式。前者会引发探索和变化,而后者会引发防御和静止。

7.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最初的安全感主要来自人际关系,尤其是和母亲的依恋关系。

如果一个人跟母亲的依恋关系足够安全,就像一条船知道后面有避风港,行军的队伍知道后面有充足的粮草支持,这个人自然就会对世界感到好奇,会发展出探索世界的本能。

8.如果母亲给予孩子足够的接纳和肯定,那孩子发展出来的探索世界的本能就是自主自发的。

孩子行动时既不需要考虑别人的评价,也不是为了赢得母亲的称赞。

他们不会把挫折当作“如果我做不好,母亲就会嫌弃我”的威胁,而是执着于自己的目标,努力解决问题,把限制和困难当作有趣的挑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的能力会不断获得成长,胜任感就由此发展出来。慢慢地,孩子会发现自己是有能力的,能够应付种种挑战,并因此对自己充满自信。这种胜任感会让他不断寻找新的挑战,解决新的问题。

他的自主性会增强,安全感的来源也会从母亲转为自身。也就是说,孩子自己就能给自己安全感。这种源自自身的安全感会激发他进一步去探索世界,发展新的能力,正向循环由此形成。

这种循环是变化的、不停向外扩展的。这是一种成长型心智模式。

9.反之,如果孩子的安全感没有得到满足,就会陷入防御型心智模式。他不愿意探索世界,不愿意面对必要的难题。他行动的所有重心都在想方设法回避可能的伤害,甚至通过缩减自己的活动空间来获得安全感。

这些孩子很在意自己能否被他人赞扬和接纳,所以他人的一点点批评意见都会让他们焦虑万分。

因为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他们就失去了行为的自主性,由此陷入另一种循环:不断寻求安全感。于是,防御型心智模式就此产生。

这种循环是防御的、向内的。陷入这种循环中的人会变得关注自我,总是想很多,却很少行动。他们的自我发展会因此受限。

10.自我发展之问:

你的心智模式更偏向成长型还是防御型?它是怎么形成的?

在什么场景下,你感觉自己的心智是成长型的?在什么场景下,你感觉自己的心智是防御型的?为什么?


吊桥



你可能感兴趣的:(《了不起的我》读书笔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