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及第

第一章  神童降世在寿州,四顶山庙会还愿

道光九年,安徽寿春古城有一个姓孙的人家,喜得一男孩,那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全家无不高兴,其父决定在城北八公山南麓四顶山奶奶庙庙会的时候要去祭拜还愿。

  寿州孙姓,自始祖孙鉴、孙铠两公由鲁迁寿,历时五个世纪之久。数百年来,诗礼传家,耕读为本。

  座落在寿县双桥镇孙厂的孙氏祠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

  孙氏祠堂主要用于族人陈列先祖的牌位祭祀用和办学教育孙氏子弟,是孙氏族人慎终追远,水源木本,纪念先人的一个集聚地 。

  再来说说四顶山,传说很久以前,一位少妇回位于河南固始县的娘家时,途径四顶山,听见有孩童在呼叫救命。少妇寻声找去,发现是一只恶狼在扑向一个孩童,千钧一发之际,少妇飞身上前,拔出腰间佩剑,救下孩童,又将恶狼毙命。乡亲们闻讯赶来,感谢恩人,少妇安慰好孩童,将他交于家人,便继续赶路。人们在草丛边发现有一只绣鞋,猜想是方才与恶狼打斗时,恩人留下的。为了纪念这位侠义女子,大家共同努力,在四顶山山顶建起一座庙宇,殿内塑起一座慈眉善目的神像,并将这只绣鞋埋于庙宇之下。这庙,就是四顶山奶奶庙。

  奶奶庙又叫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是道教中著名的为百姓赐福,消灾避难的神,在民间极有影响,我们寿县人最熟悉的故事还有碧霞元君巧用绣鞋夺道场。这些故事,为四顶山增加了神秘的色彩,也因为所求灵验,让这里香火旺盛,每到三月十五,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总会上山请愿,求财、求运、求子。

  一场盛会

  四顶山奶奶庙求子最为灵验,这种祭拜,也有着其特有的仪式感。去奶奶庙求子又称“抱娃娃”,有求子愿望的,可以带着泥塑的娃娃,和请愿的香火去奶奶庙许愿。而来年,愿望成真了的话,同样要去“还愿”。“还愿”也一样隆重,由许愿的人抱着泥塑的“娃娃”,身披红绸,头打红伞,一路敲锣打鼓上山。娃娃到了大殿后会发给前来许愿求子的人们,有幸抢到“娃娃”的,也会愿望成真。

  以往每到三月十二号左右,周边的商贩们总会瞅好位置,摆摊设点,三月十四日晚,是庙会的高潮,因为传说三月十五号凌晨的香火最灵验。而神奇的是,三月十五号的晚上,总会下雨。寿县人称之为“洗山雨”,游人的到来,香火的旺盛,都在这场雨后,恢复平静。

  这孩子生来就聪明,儿童时期很聪明,读书很认真,他自幼饱读诗书,考中秀才后,加紧准备赴安庆参加的乡试,他决定走陆路,骑马前行,跨上高头大马,出南门往南门,向南飞驰,出了南门寿县人讲了奇怪的笑话,过了九里沟,就是九龙集、窑口集,堰口集,保义,十字路。有个笑话说:“有个人九龙集买了小笼包,窑口集咬了一口,堰口集咽下去了,到了保义吃饱了,到了十字路……”马儿一路飞奔,到了瓦埠湖边上,需要过河,远处有个船家。一路辛苦劳顿,上了船拿出干粮来,除了面饼,还有个点心这个点心在寿州家喻户晓,名字叫做“大救驾”,说到这个点心来历就很大了。

  公元956年,后周世宗征淮南,命大将赵匡胤率兵急攻南唐(今日的寿州)。南唐守军誓死抵抗,战斗激烈,赵匡胤久攻不下,差点儿误了军机。

  历经整九个月的围城之战,赵匡胤终于打进了寿州。由于操劳过度,赵匡胤一连数日,水米难进,急坏了全军将士。

  这时军中一位厨师,向寿州有经验的厨师请教后,采用优质的面粉、白糖、猪油、香油、青红丝、桔饼、核桃仁作主料,精心制作成带馅的圆形点心,送进帅府。

  赵匡胤只觉一股香气袭来,再看桌上摆着的点心形状美观,不觉心动。他拿起一只放进嘴里,只觉香酥脆甜十分可口。

  再仔细看那馅心,有如白云伴着彩虹一般美丽清爽,于是一连吃了许多,身子顿觉增加了力气。

  此后,他连续吃了几次,很快恢复了健康,还率领军队又连续打了几个大胜仗。后来,赵匡胤当上了大宋朝的开国皇帝,不时谈起南唐一战,对在寿州吃的点心总有念念不忘之意。

  他曾对部下说:“那次鞍马之劳,战后之疾,多亏它从中救驾呢。”于是便叫这种糕点为“大救驾”。

  “大救驾”是寿州历史悠久的美味名点。相传赵匡胤在攻打南唐时疲劳过度,茶饭不思。

  有个厨师用上好的白面、白糖、香油、青红丝、核桃仁等材料做了点心,这种点心的外皮有数道花酥层层叠起,金丝条条分明,中间如急流旋涡状,因用油煎炸,色泽金黄,香味扑鼻。赵匡胤品尝后觉得酥脆甜香,食欲大增。他做了皇帝后,想起南唐之战和这种糕点,说:“那次鞍马之劳,战后之疾,多亏这种糕点从中救驾。”于是人们便叫这种糕点为“大救驾”。“大救驾”驰名淮河南北,外地来客慕名品尝,当地人们也常以此馈赠亲友,颇受欢迎。孙家鼐赠给摆渡人一块,船家表示感谢不尽。过河住进一家客栈,这是寿州府到六安府的官道,路途遥远,客栈比较简陋,确也干净。

  上了卤肉和炒菜,烫了一壶酒,边吃边打量这个店家,“此路人烟稀少,店老板为何在此处开店呢?”“哎,没办法家中父亲染病,卧床不起,需要照料,我们就是这附近村庄里的,开个小店维持生计罢了呀!”

  听完此言,不禁感叹,百姓实属不易,待高中之后必为国为民分忧。

  过庐州府,走到桐城,路边茶摊,口渴难忍,坐下来想喝口凉茶再走,不料隔壁正在议论桐城的故事。

  这是一则发生在清代康熙年间,桐城境内的一桩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

  隔壁四人边喝茶边吃瓜子,其中一人道: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与吴姓相邻。

  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连称凭相爷作主。

  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这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如今真的走到了这里。不禁感慨先人气度不凡,我等后人共勉。到了安庆,安庆可是个好地方,南接长江北控江淮,四周山峦叠嶂,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状元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