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在向死而生,可否给死亡分一些关注?

今天看完《临终慰问师》,完全不想推,所以这篇不算推文。关于短评后面碎碎念再说……

每一个人都向死而生,在这个过分强调生的世界里,是否可以给死亡一些关注度?

之前看完《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在里面我第一次接触到“临终关怀”这样的职业。那之后几天搜来了一些纪录片,更深的了解了一下这个职业。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什么是临终关怀呢?百度百科是这样说的:“临终关怀(英文:hospice care)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在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那临终关怀师就是从事相关工作的医护人员。

在我有限的人生中,所接触到的医护人员并不多,但是在我印象当中,甚至那就是现实,大多的照顾病患的工作被当成是例行公事或者说是业务。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到生命终结的时间里,除了家属的温度之外,恐怕大多再难感受到来自其他人的关爱了。在毫无生气的病房里面,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冰冷的机器,冰冷的床铺……假如我这样离去,感觉还是有点可怜自己。

小时候亲戚去世的记忆太过模糊,成人之后对于死亡有点想法是受电影《遗愿清单》的影响。两个主人公身患癌症,各自躺在床上接受治疗延长时间,突然决定趁着还能动,一个一个去完成此生未完成的事情。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我们东方人对死亡有种格外的恐惧(普遍感觉4这个数字不吉祥),而且从未接触过关于的死亡的教育(关于性教育也没有)。而且,大多数在医院濒死的患者,有一些就是身不由己,为了家属的心愿,在病床上再多延长一些时间,却从未感受过内心,想要再去做些什么。一个TED演讲里面说到一位患有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患者,她希望重新开始抽烟,因为呼吸越来越困难,希望在还有知觉的时候,感受一下肺里充盈的感觉。这并不是自暴自弃,而是改变了优先级,以自己的感受为第一位。

关于死亡这个话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想明白的,可能将来的日子里总要再去思考死亡,做好准备,不至于在死亡来临时茫然无措。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所以,现阶段我的感受可能暂时就是这些。

那么以下是关于《临终慰问师》的碎碎念:

图片发自App

关于这本书,豆瓣上9.3分的评价大多都是刷出来的(别问我怎么知道),里面的不管是短评也好还是长评也好,大多没有关于书中情节的内容,基本都是围绕“临终慰问师”这几个字想象出来的。

那这本书究竟讲什么?这本书就像是现在的一些打着行业剧的幌子实则播着爱情剧的国产电视剧一样,也就是说,这本书里面关于临终关怀的内容只提到了皮毛,偶尔穿插几个去世的路人的生平故事,实则是部文笔不太好、用词还不太对的初级言情小说。

所以,如果想了解“临终慰问师”,千万别看这本书;想看言情小说,也请别看这本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个人都在向死而生,可否给死亡分一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