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思|郝晓东早安新网师 (716) 教师培训

      读与思 2022.8.25

                    教师培训


长期以来,对教师的培训认为是邀请一个专家,播放一个课件,滔滔不绝讲一两个小时。

批注:提出一种现象:对教师培训的错误认识:邀请一个专家、播放一个课件、滔滔不绝讲一两个小时。

发现及思考:1.三个“一”概括准确。这是暑期线下培训普遍存在的问题,说是以提升能力为目标,实则都在完成任务,劳民伤财。2.“对教师的培训”前面缺少主语。实则暗含“我们”或“人们”。启发:“有时可以“隐含主语”;3.“一个专家”“一个课件”“滔滔不绝讲一两个小时”按照从“人物”到“事物”再到“行为”的过程有序的构建出一幅画面:舞台上,一个专家对着一个课件滔滔不绝地讲着……

仿写:长期以来,对课堂教学的认识是一个老师,一本书,一支粉笔,滔滔不绝讲四十分钟

教师明白“学什么”以及“如何学”吗?教师提前充分预习了吗?培训内容有认知挑战性吗?培训知识与教师需求契合吗?授课中有互动对话吗?教师在学习中认知是同化还是顺应?……

【批注:对常规培训提出层层质疑:

1.提出总问题:教师明白“学什么”以及“如何学”吗?此问题是一个总问题,针对“培训者中心”提出,培训者以完成任务为目的,选择“讲授知识”路径,目中无人,导致参训教师培训前一无所知。

2.分别提问:

(1)从“学什么”角度提问:教师提前充分预习了吗?有前理解了吗?内容靠近最近发展区吗?是教师的需求吗?

(2)从“怎样学”角度提问:授课中有互动对话吗?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同化?顺应?

发现:

1.此追问隐含的回答:

参训教师要提前了解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是什么,要完成相应的预习题,建构前概念,能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因为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正好吻合。培训过程以交集点问题进行,在与专家、同伴互动对话的过程中实现经验重构。

2.此追问隐含的建议:

培训前:(1)有前期需求调研;(2)有课程资料包,有预习作业;(3)有提前分组安排;(4)有对预习作业的批阅,了解。

培训时:(1)内容:以预习时存在的问题为主;(2)形式:第一,分组讨论问题;第二,汇报讨论结果;第三,专家集中讲解;第四,教师继续反馈;第五,专家答疑解惑,形成临时性共识。

培训后:(1)专家形成综述;(2)教师形成书面体会;(3)专家与教师建立长期线上联系,教师随时反馈实践问题,专家随时解决问题,并做好记录,为下一轮培训积累素材资料。(4)专家线下具体指导,反馈,形成资料包,进行二轮培训。形成培训闭环。

3.此追问隐含的写作方式:

追问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要层层推进;追问的方式比回答更能激发深度思考,引发共鸣。

仿写:

学生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吗?学生提前充分预习了吗?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有关系吗?有认知挑战性吗?学习过程中有互动对话吗?学习是同化还是顺应?……】

如果这些不清晰,讲师单纯凭借自己的感觉授课,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倒哪儿算哪儿”,就容易有“想当然”的偏差。

【批注:顺承着以上问题,说明不了解培训内涵对于一个培训讲师而言,可能带来的两种后果:一是哪里黑了住哪里;二是出现自以为是的结果,与实际需求不相符。

仿写:

错误:如果这些不清晰,教师单凭自己的感觉上课,就会产生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昏昏欲睡的情况,失去学习效果。

正确:如果这些不清晰,教师单凭自己的感觉上课,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就容易有“想当然”的偏差。

两者的区别,郝老师始终站在主语“教师”的角度说明,我却跳出了“教师”这个言说的“主要范围”,跑到了“学生”“课堂”上。

对比写作后的启发:言说要始终围绕一个“主语”,要说明白,要说透彻。】

新网师必须改变这一操作最简单,效果最差的培训方式,变浅学习为深度学习,变假学习为真学习。

【批注:经由普遍培训现象分析,得出新认识:新网师的培训必须是深度学习,真学习。

以上传统培训是浅学习、假学习,操作简单,效果最差。

仿写:新教育的教师必须改变这一操作最简单,效果最差的课堂教学方式,变浅学习为深度学习,变假学习为真学习。

发现:1.该段是过渡段,既是小结,也是开启。2.隐含问题:正确的培训方式是什么,如何开展培训。】

我们要始终关注:学习发生了吗?

我们要深刻理解:学习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批注:连续追问:深度学习、真学习的关注点是学习发生了吗?什么情况下学习才会发生?

发现:郝老师只是提出问题,并没有给出解释,事实上他对学习发生的底层逻辑了如指掌。

资料解释:

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活动受内部的和外部的两大类条件制约。内部条件是指以前习得的知识技能、动机和学习能力等。外部条件是指输入刺激的结构和形式,不同的学习才能和学习内容需要不同的外部条件。

当情境以及记忆内容影响学习者,以致他的动作从他进入这种情境之前到他进入这种情境之后发生变化时,便产生了学习活动。

由加涅的学习发生理论可以看出:学习是“最近发展区”的活动,教师要做的是通过外部条件帮助学习者建立新旧知识间的链接。

猜想:接下来,郝老师应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阐述新网师的培训观了。】

仿写:

我们要始终关注:学习发生了吗?

我们要深刻理解:学习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制作课程资料包,就是改变传统模式的第一步,也是过去新网师长期坚持积累的宝贵经验,是新网师与其他培训相比的一大区别。

【批注:

阐述新网师培训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具体做法:

第一,制作课程资料包。属于学习发生论的“外部条件”:该做法是基于对成人学习者已经具备一定的读写预习能力的思考与假设;也是为了帮助学习者提前进入知识学习状态,丰富相关知识的前概念,进入最近发展区个人能抵达的高度。

仿写:制作学习资料包和预习题单,是新教育理想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

新网师不是传统的培训机构,而是一个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师才是学习的主人,讲师只是协助教师学习,而不能替代。讲师要“教学员学习”,而不是单纯地“教学员知识”;要关注学员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批注:解释新网师培训的其它特点:

首先,重新定义新网师的性质:不是传统培训机构,是专业学习共同体;其次,强调教师是学习主体,讲师的任务是协助教师学习,而不是替代。具体表现为“教学员学习”,即教学员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要始终关注学员学习状态,即学习动机(为什么学)、学习方法(如何学)、学习习惯(能否持久学)、学习过程(有无效果)。处于网师学习共同体中央的是学员,而不是讲师,不是知识。

发现:

疑惑:上一段与本段的衔接似乎不紧,有跳跃的感觉。本段应该解释改变传统模式的第二步,第三步。但作者没有解释,转而说明新网师的培训特点。为什么呢?

仿写: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协助学习,而不是替代。教师要“教学生学习”,而不是单纯地教学生知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这些要求,并不是额外的负担,而是课程内在的要求。

【批注:总结并重申意义。这段话是说给网师的讲师听得的,是有意为之。是针对一种现象而进行的说明。

仿写:这些要求,是课堂学习内在的要求。】

离开这些,“理想主义”“田野精神”“朝向卓越”“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等这些令人激动人心词语就成为无根之浮萍。

【批注:进一步说明新网师深度学习理论是源于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没有学员的日日新,又日新,新网师的其它理论都是浮萍。新网师的唯一使命是教师成长。所有工作都要围绕这一核心使命展开。

发现:郝老师用一次次的阐释,不断重申强化网师的本质,引领网师人在成长的路上清晰前行。

仿写:离开这些,“减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都是无根之浮萍。】

小结:首先就传统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连续提出 个质疑,接着提出网师培训与传统培训的最大不同:始终关注学习是否发生,紧接着从讲师如何指导学员学习进行具体说明,最后提出网师这样做的意义。

仿写:

              理想课堂下的学习

长期以来,对课堂教学的认识是一个老师,一本书,一支粉笔,滔滔不绝讲四十分钟。

学生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吗?学生提前充分预习了吗?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有关系吗?有认知挑战性吗?学习过程中有互动对话吗?学习是同化还是顺应?……

新教育理想课堂的教师必须改变这一操作最简单,效果最差的课堂教学方式,变浅学习为深度学习,变假学习为真学习。

我们要始终关注:学习发生了吗?

我们要深刻理解:学习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制作学习资料包和预习题单,是新教育理想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

理想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协助学习,而不是替代。教师要“教学生学习”,而不是单纯地教学生知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这些要求,是理想课堂学习内在的要求。

离开这些,“减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都是无根之浮萍。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与思|郝晓东早安新网师 (716) 教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