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1.67-自然法则:损有余而补不足,为大众谋福利!

67.自然法则:损有余而补不足,为大众谋福利!

引言:本节透露出一种朦胧的、模糊的平等与均衡思想。这是老子的社会思想。老子把自然界保持生态平衡的现象归之于“损有余而补不足”,那么由此体现出老子怎样的人类平等的观念?集中概括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正言若反”又具有怎样的含义?且听韩鹏杰老师为我们一一解答。

原文:(第77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第78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

注释:(第77章)

抑:压低、下压。

有余:多余、过满。

不然:不这样。

见贤:意为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正是效法“天之道”的应有之义。

(第78章)

易:代替。

垢:耻辱。

社稷主:国家的统治者。

正言若反:正面的话听起来好像是反话,肯定的话听起来好像是否定的话,意为真正的真理看上去好像违反常理。

个人理解:

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表意是自然之道,就是削减过多的来不足欠缺的。体现了万事万物都是内在的对立统一。“损有余”是完满之后的变化;“补不足”是欠缺之后的变化。比如水满则溢、月缺则圆都是自然之道。

我们最常听到的乐极生悲一词也告诉我们这一点。事情都会有好坏两面性,莫要大喜大悲的。如果是好事,值得高兴,但也要想一下不好的一面是什么,如何避免发生。
另外,我们会用破财免灾来自我安慰。我感觉这也是一种“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表现。

总之,我个人感觉自然界也是在不断寻找平衡点、追求事物的平衡。我们也要有对立统一的思想,全面的、辩证的看待事物。

2、有道者,内敛而不自显,不居功自傲。这也是我们都应该追求的境界。

3、人要学习“水的特性”,学会善于处下,这样才能海纳百川,学会容忍;要懂得柔弱胜刚强,懂得坚持不懈。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1.67-自然法则:损有余而补不足,为大众谋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