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5.23每天三件事第43天-非暴力沟通6-1

1、冥想(完成)

2、读书10页以上,改写文案至少1条(完成)

3、写作100字以上(完成)

今天读非暴力沟通的第6章,请求帮助的前半部分。在这一章节,我学到的是,要清楚明白的告诉对方,自己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表达自己想要对方做的事情,对方更有可能配合。如果表达不想要对方做的事情,对方可能会厌烦会拒绝。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

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使用抽象的语言会使我们无法深入了解自己。请求他人采取具体的行动将揭示我们的动机。

抽象的语言无助于深化自我认识。在使用抽象的语言表达愿意时,我们一般不会提及我们可以做的事情。

很多人感到沮丧或灰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对他人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

很多时候,我们在说话时,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表面上,我们是在与人谈话,实际上,更像是自说自话。这时,我们的谈话对象可能就不知道如何回应,甚至会感到局促不安。

通常,大多数人在没有得到期待的反馈时,会将所说的话重复一遍。

如果一个人提出了明确的请求,却没有提及感受和需要,也有可能导致交流困难。例如,如果父母问”为什么还不去理发呢?“,孩子一般会把它看作是命令或指责。如果父母想避免误解,那么,他们可以先说出感受和需要:”你的头发这么长,我们担心这会影响你的视线,特别是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去理发好吗?”

我们在和另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希望有所回应。也许,我们想要的只是他人的理解。我们希望有人倾听并了解我们的处境。或者,我们期待的是如实的反馈——我们想了解他人的真实想法。有时我们希望他人采取某种行动。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我们可能就需要得到反馈。请求反馈能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有时,问一句“我的意思清楚吗”,然后,对方表个态就足够了。在另一些时候,听到“是的,我明白你的意思”这样的回答,我们并不放心。为了确保对方确实明白我们的意思,我们希望他充分表达他的理解。这样,一旦他的理解与我们的意思有所不同,我们就有机会作适当的补充。

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

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关心对方的反应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1、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我们也许会问:“听我说这些,你的心情怎么样?”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问:“为什么呢”。

2、对方正在想什么。在询问时,说清楚想了解的是哪方面的想法,将有助于我们获得所需的回应。我们可以和对方说:“我想请你谈谈我的建议是否有可行性。如果不太可行,那根据你的判断,哪些因素会妨碍建议的实施呢?”如果我们只是问“对这个建议你有什么看法”,那么,对方谈的内容也许不是我们想要的。

3、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我们也许会问:“我想知道,你是否同意将会议时间推迟一周?“

在了解对方的反应时,我们要能意识到我们想了解的是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明确的请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5.23每天三件事第43天-非暴力沟通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