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太祖对待功臣的不同

《孔子家语》曰:祖有功宗有德。

意思是说,历朝历代的开创者有功,故称祖,比如汉高祖刘帮,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另外,除第一代皇帝之外,一般是守成之君,要有德,故称宗,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

最近在读《明史》和《如果这是宋史》之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同为开国皇帝,庙号同为太祖的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在对待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功臣方面,为何有着截然不同的打开方式。

陈桥兵变,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大宋的开国皇帝。统一大业基本完成之后,对于那帮跟着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们,赵匡胤也不无担心,担心什么呢?当然是怕他们有样学样,哪天心血来潮也来个黄袍加身,夺了自己赵家的天下。

然后他便来了个杯酒释兵权,给功臣们金银财帛和土地,放他们回家安享晚年。至于兵权嘛,自然是要收回的。

这算是一种相当温和的收回兵权的方式了。

而明太祖朱元璋则是先给功臣们升官,一口气封了开国二十八功臣的爵位。但在朱元璋离世的那一天,这二十八位功臣已经杀得差不多了。本来他还想留下几个跟自己关系最铁的老兄弟来着,但不幸的是他儿子死得太早,最后继位的是年少的孙子,他怕这些老臣不服孙子的管,便又将硕果仅存的几个老家伙给干掉了。

若因此便说明太祖是个暴君,倒也不尽然。除了对大臣们比较苛刻多疑之外,他对普通老百姓倒还不错,明初的赋税并不高。还有孤寡老人的赡养制度。毕竟朱元璋出身于元末的贫农之家,家里父母兄弟都是饿死的,深知百姓度日之艰辛。但也正是他的这种悲惨经历,造就了他杀戮凶残的性子。

明初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这两个大案,便不知死了多少万人,其中冤死者更是不计其数。而这两个大案,又都是在他的授意下网罗出来的。目的不过是把那些不听话的家伙给一网打尽永绝后患。

众所周知,整个宋代,在军事上算不上出色,上不如汉唐,下不如明清之初,但毋庸置疑北宋的百姓比较富庶,战争很少,百姓安居安业,日子过得还不错。而宋朝的那些开国勋贵也得以保全。

为何同是开国皇帝,差别会这么大呢?

这就要说说宋太祖的经历了。

乱世出英雄,赵匡胤同样生于乱世之中。

那时正是五代十国时期,朱温灭了曾盛极一时的大唐,建立了后梁政权,17年后,另一个姓李的又灭了后梁,建了后唐。

当然此李非彼李,这一支李家人是沙陀人,是外族,非李唐之李氏。而宋太祖便出生于后唐前期,正值乱世。

这个后唐也只存在了14年,便被历史上莫名的儿皇帝石敬塘给灭了国,沙佗人石敬塘认了小自己十岁的契丹皇帝为爹,当上了后晋的开国皇帝。这个后晋更加短命,只存在了11年,便被契丹所灭。而一个月以后,后汉姓刘的便又打跑了契丹人,开启了后汉的纪年。

此时的宋太祖已历三个朝代的变更,中间还有契丹人的入侵。好在他家生活尚算安稳,他父亲做着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倒也能吃得饱饭,不至于饿死人。

可能正因为童年生活还算幸福的原因,宋太祖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也就没有太过极端。所以由他开创的有宋一代,在文治方面在方化方面可以说是相当的繁盛。

大概正是两位开国帝王不同的经历,造就了他们对待人事物的态度的不同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位太祖对待功臣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