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的幸运2 ——《曾国藩传》读后感(三)

道光十九年(1839),曾国藩离家北上京诚,开启了他的仕宦生涯,这年曾国藩28岁。

在京为官十年内,升迁七次,道光二十七年(1847),曾国藩破格提拔,升授为内阁学士兼礼部尚书侍郎,正二品。

曾国藩从读书到身居正二品的高位,这一路走来,除了自己的勤奋努力坚持不懈之外,离不开领导的推荐和皇帝重视。

在殿试中,曾国藩因谦恭有度朴实无华得到了座师穆彰阿的青睐。1843年,曾国藩参加翰林院詹事考试,居然获得了第六名好成绩,这与老师穆彰阿有着密切关系,后来才逐渐得到道光皇帝的欣赏。

人的一生长着呢,不能光凭自己的努力和领导的青睐,在曾国藩后来的仕宦生涯中,兄弟、挚友、门生成了他一生的三大柱石。

曾国藩的一生,剿灭太平天国运动是首功。曾国藩能够建立如此功勋,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三个兄弟功不可没。在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运动最艰难的时候,弟弟曾国华曾国荃的到来,无疑给焦灼的曾国藩带来了巨大的信心和力量。弟弟曾国华兵败三河镇,让曾国藩涕泗滂沱。但是弟弟曾国荃在攻打天京时,两兄弟排除里外的艰难险阻,历时两年余终于把天京攻破,结束了十余年的太平天国之乱,建立了不世之功。

其实在当时,曾国藩虽有办团练勇的权利,但是在地方上什么权利都没有。朝廷上有满汉之争,咸丰帝既想利用他,又想牵制他;在地方上,关系也错综复杂,支持者有之,落井下石者有之,冷眼旁观着有之。曾国藩建立水师,从白手起家,到奔赴战场,从出师不利到绝地逢生,人情冷暖,个中甘苦尝了个遍。一路走来,曾家兄弟是曾国藩最坚实的力量,最忠心的拥护者。这难道不算伟人之幸?

一个篱笆三个庄,一个好汉三个帮。于曾国藩而言,左宗棠和李鸿章是不得不提的挚友和门生。

左宗棠与曾国藩都是晚晴中兴四大名臣,他比曾国藩小一岁。左宗棠才华高绝,自比当代诸葛亮,别名“今亮”。曾左二人既亦师亦友,又明争暗斗。左宗棠评价曾国藩有“知人之明,谋国之忠”,曾国藩也对左宗棠说:“有君国有屏障,无君断无新疆。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他俩虽有嫌隙,但在国家大局方便,却从来都是以大局为重。

在坐困江西之时,曾国藩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不胜悲痛,不等皇帝批准,就擅离岗位回家奔丧去了,这是何等轻率,这一举动朝野震惊,龙颜大怒。好在左宗棠和骆秉章的劝言,朝廷也没惩罚他,因为大清的安稳离不开他。但是,左宗棠却在私信里把曾国藩骂了个狗血喷头,让曾国藩无言以对。在左宗棠看来,这是临阵逃脱,于国于君不忠,属不礼不义之举,这无疑是给以礼仪要求自己的曾国藩来说,就是当面打脸。

办完丧事,皇帝命曾国藩回江西督办军务,曾国藩却拒绝,并提了自己无军权、无政权、无钦差大臣之衔的难处,如不给与,就让贤,由此,惹怒了咸丰皇帝,干脆剥夺了军权。

剿灭太平天国运动,在最关键的时候,形势危急。左宗棠不计前嫌,又向咸丰帝举荐了曾国藩。(当时左宗棠在骆秉章幕府,深得重用,骆秉章将拟奏折之事全权托给左宗棠)。曾国藩东山再起了。如果没有左宗棠的举荐,就没有后来的曾国藩,有此诤友,又怎么不是曾国藩的幸运呢?

李鸿章,也是晚晴四大名臣之一,比曾国藩小12岁,当年以“年家子”身份师从曾国藩。师生二人在政治上,为了争功,也明争暗斗过,但李鸿章从始至终都给了曾国藩面子,一辈子以师从曾国藩为荣。师生二人齐心协力迈出了洋务运动的第一步,以稚嫩的手法掰开了中国人看西方的厚重眼皮。安庆内军械是曾国藩摸着石头过河建立起来的第一家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后来李鸿章创办金陵机器制造总局和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无一不是对老师毕生理想的继续延伸。

除了发展军事工业,曾李二人发展的教育事业,也具有开创之功。中国准备派送幼童赴美留学,这是曾国藩在军事之余关心的问题之一,遗憾的是,曾国藩没有见到了这一天,但他的学生李鸿章却完成了老师的遗愿。

李鸿章一生以曾国藩为为荣,曾国藩也以李鸿章为自己最得意的门生。师生二人剿灭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的军事动乱,挽将倾大厦于一瞬,延长了腐朽没落的大清王朝的寿命。师生二人创办的军事工业,开启的教育事业,撼动了闭塞自大的守旧意识,打开了关闭千年的睡眼。没有曾国藩就没有后来的李鸿章,没有李鸿章就无法迈开曾国藩放眼看世界的步子,虽然走得很艰难,但也最终看到了。

曾国藩的一生,有考科举的挫折,有做京官的困顿,也有辉煌腾达。这对于早年的他,都不算什么,最艰难的岁月在剿灭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但是一路走来,有长辈、有兄弟、有挚友、有门生的鞭策与扶持,有惊无险地走过来了。这也是人生幸事吧?

2021年2月4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伟人的幸运2 ——《曾国藩传》读后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