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真言论(二)风动内脏

      【內經原文】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南風生於夏,病在心,俞在胸脇。西風生於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春季刮东风,人容易肝火过旺,肝气上冲,所以春天往往暴发肝炎、红眼病或脑出血。俞在颈项,颈椎不好,其实应该关注内脏,从肝和脾上找原因。颈椎不好,会有手麻症状,说明气血过不去。防治这类疾病,要解决肝气的出口问题。俞在颈项,头颅和颈项的结合部往往最弱,这里有三个带风的穴位:风府、风池、翳风,越发佩服古人,腧穴的名字都起得好有深意。春天可以穿得少一点儿,但是一定要围个围脖,因为脖子是最容易受风的地方。气弱时,风就从这儿进去了,人就会头痛。把颈项弄柔软了,肝气舒畅了,人就不那么轴,那么杠,一根筋了。听闻华佗的《青囊经》失传,非常惋惜。据说还有一本《黄帝外经》,讲的是中医最传统的一些外科手术的方法,比如整骨、按摩、推拿的手法和方法。在古代,医字本身就是个做手术的人,所以现代说中医不会做手术,都是因为不了解,这种说法是错的。

        南風生於夏,病在心,俞在胸脇。夏季刮南风,容易让人心烦气躁,胸胁不舒服,人容易得心病。心气被鼓舞,人的腋下是心经起点,心胞经起点在胸上,胸的两侧就是胸胁不舒服,心胞经循行于此,乳腺增生的女性郁闷,感情经历过痛苦。心病时,摸下腋下的极泉穴会有问题。小孩子睡觉胳膊举着,这样心气最通畅、放松,引体向上、双杠活动特别好。少数民族能歌善舞,非常好,藏族举手的舞蹈跳得最好,顺拐走,特别舒服。夏天,鼓舞人心的气血后,人会狂躁,喜笑不休,说明心火太旺,而心气不足,人怎么都高兴不起来。还有的人兴奋失眠,睡不着,心俞在胸胁,可以揉揉这两个穴位:心胞经膻中穴和心经极泉穴。

        西風生於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秋季刮西风,西风烈,鼓舞肺气,人会出一些毛病。另外西风偏凉,往下降,容易伤人的阳气—肩背。肩胛骨其实是保护肺的一个屏障。背为阳,胸为阴。要虚心,内敛,背要突起。背上有俩穴位:风门、肺腧,肺气由此出。如果肺气弱,或外面西风烈,风就从门刮进来伤肺,人就会出现咳嗽、打喷嚏、发烧、皮肤痒(因为肺主皮毛)。体表的毛隶属不同的脏腑:眉毛与膀胱有关,气血旺的人浓眉,执行力强,精力充沛,阳气足。鼻毛对应督脉,所以鼻毛能剪,但不能拔。胡毛对应冲脉,环绕人的口唇,与生殖功能有直接关系,所以长小胡子的女性,一般都是月经有问题;而男子胡子稀疏,也是冲脉有问题。耳毛与肾有关,发现很多肿瘤患者耳毛疯长。腋毛与心有关,心液化生,吃阿斯匹林,不停发汗,汗为心之液。胸毛,也是冲脉,生殖功能强,冲脉气血旺盛。手指脚趾上有毛,大拇哥有毛与肝有关。阴毛与冲脉任脉直接有关,生病可能全部脱落。乳头是两个经(足阳明胃经经过,属于胃)(手厥阴心包经,膻中穴起,天池出)肝气旺,是病理状态。膻中,喜乐出焉。自然在造物时,有两套系统的阴阳人,是存在的。

        西風生於秋,病在肺,俞在肩背。肩背上有2个穴位:风门,平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腧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这俩穴位用于治疗受西方来的邪风,不可缺少的穴位,把气放走,治疗过敏非常有效。有的人是吃冷饮过量,伤了肺,另外就是受了风,风从风门或肺腧进入身体。表现是起小疙瘩,奇痒难忍,而且又游走不定。《黄帝内经》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痛痒都是主管感觉。为什么有人明明有伤,却感觉不到,因为心不在焉,神不在那儿。所以中医看病其实是一个回神的过程,把病人的气机和神机引到患处,没感觉,说明神弱了。什么叫痒?有一股邪风进到你身体里,四处乱窜,撩拨心神,就会痒。最怕的是厥逆,麻木不仁,中医叫“痹”。痒,反而是最好的感觉,痒起来,阳气来了,阳气得复。所以说痒跟风的关系很大。如果是外风引起的,就驱走风邪,如果是精枯血燥內风引起的,就特别不好调治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匮真言论(二)风动内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