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正面管教》第一天

《正面管教》阅读第一第二章
第一张
一.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感悟:简洁的概括一下七个感知的关键词:自信、价值观、影响力、自省反思、人际交往能力、控制力、决断力。
其实就是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和自信以及影响力,在工作与生活有交际能力以及对发生的事情有把握和判断力。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不自卑。
二.三种不同形式的教育风格
严厉型——“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
娇纵型——“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
正面管教型——“我们一起来制订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需独自作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
感悟:在管教时要注意尊重孩子的选择,但也不能放纵孩子的任性,我们应该与孩子一起商量出大家都能接受的规则去遵守,以同等的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
三.长期惩罚后果的两种反应
A行反应:
1.愤恨;2.报复;3.反叛; 4.退缩
B行后果,孩子自卑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或是顺从父母的命令以期望委屈自己得到父母的爱。
感悟:由此得知,这样的情况都不是我想看到的,这些都不是正面的积极的反应,所以在生气时也要记着等冷静下来后在与孩子交流。
四.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人生能力。
感悟:也就是说培养出一个独立而且有着上述七项感知力的孩子,这是一个孩子本应该具备的特质,可是现在的父母都太过宠爱孩子导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风气。
五.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
感悟:教育孩子时,首先少惩罚,其次以和善的态度开始一次教育,在孩子不听时要坚定立场不要觉得教不会就退缩,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在孩子做出错误选择时要慢慢引导而不是惩罚和教训。
总结这一章:在正面管教前,先想好要给孩子竖立什么样的优良品质进行教育和引导正确的方向。
在管教时提出问题与孩子一起讨论,不要对孩子太过骄纵和严厉,以正面管教的方式教育孩子以起到长期有效的影响。
适当的给一些机会让孩子培养七种感知和学会尊重他人。
让孩子认识什么是自尊,什么是他尊?
第二章
一.区别赢得和赢了孩子两者的不同。
“赢得”孩子: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感悟:赢得是得人心,赢了是失去人心,前者使关系亲密,后者使关系疏远和僵硬。
二.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
感悟:理解孩子的感受,引用以前自己经历的例子教导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引导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三.面对孩子犯错时的态度:鼓励、尊重、支持,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不要指责和羞辱孩子的自尊心。
四.在正面管教里有影响的阿德勒基本概念
1.孩子是社会人
人的行为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是以他们怎样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们为基础的。 感悟:人出生时认知就如一张白纸干净,但随着与社会和人类的接触渐渐填上了空白的认知,而如果你作为父母时就要树立起一个榜样在孩子成长时起着正面的引导作用。
2.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行为是以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想要达到的目的为基础的。
首要的目的就是归属。
感悟:在孩子做出一些令人反感的行为时,要思考一下这背后的含义是什么?他可能只是希望在父母心里有特殊的地位或是被夸奖和关心等。
3.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当我们看到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时,就知道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了。
感悟:你认为孩子在做破坏时,也许他是有什么创意的思路想要被夸奖和重视,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存在。
4.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它们抱有错误的想法。”
感悟: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在这些行为背后都不是为了引起怒火和指责的。
5.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
它是指一个人真心关心同伴,并且真诚地想为社会作出贡献。
感悟:也就是会为他人考虑利益,对同伴关心与互助。
五.心态:孩子与大人的尊重与尊严是平等的。
六.犯错不应该责备而是告诉孩子这是一个学习和改进的好机会。懂得承认自己犯错的责任。
七.矫正错误的三个行为
1.承认错误——“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2.和好----“我向你道歉。”
3.解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感悟:向对方认错和求得原谅是和好的前提,也是共同解决问题的条件。
八.把爱正确的传达给孩子,有时候的愤怒是因为担心和在乎,害怕孩子出什么事所以慌张的大吼,可是孩子不理解所以觉得自己在父母心中就是一个出气筒,一点爱都没感觉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卡《正面管教》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