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威尼斯商人》有感

历史文化学院2019级文物与博物馆学班 王禧 18853646635

        在莎士比亚的三十七部戏剧作品中,喜剧将近占到一半,共有17出。在他所有的喜剧作品当中,又被分为三大类:“快乐的喜剧”、“悲愤的喜剧”以及“传奇剧”三大类。而他创作《威尼斯商人》的时间大约在1597年左右,算是他的创作生涯前期,正好属于“快乐的喜剧”时期。但是,《威尼斯商人》尽管体现着莎士比亚早期喜剧的种种特点,却也兼具中期“悲喜剧”的特征,丰富且复杂,透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全方位地了解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风格以及他的人文主义思想。此外,《威尼斯商人》对人物的深度刻画,在莎士比亚的众多喜剧中也是极具代表性的,特别是该作品中十分成功地塑造出“夏洛克”这一经典的人物形象,特别值得我们学习、思考。 

        莎士比亚的喜剧,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古典喜剧;与他同时期莫里哀的古典主义喜剧,都是不同的。就其作品的主要内容来说:在当时16世纪的欧洲,由于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作品开始反对中世纪时期禁欲主义所宣扬的享乐即罪恶、世界黑暗、人生过客等迷信主张,而开始更多书写活生生的人、理想以及青年男女个性解放、自由爱情等浪漫又美好的题材,莎士比亚的喜剧正是如此。就其风格来讲:在古典主义戏剧中,悲剧与喜剧的划分界限十分鲜明,悲剧的人物必须是贵族、伟人;喜剧的人物只能是下层的人民、奴仆,且具有尖锐的讽刺性与嬉闹性。但是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中,主要人物可以来自各个阶层,更重要的是,他的喜剧没有那样尖利刻薄的讽刺意味,而更多的是幽默、抒情。就其情节来讲:莎士比亚的作品里通常会有多条线索,它们交织并进、同时发展、主次分明、相互对照、相互陪衬、相互促进,在《威尼斯商人》中,便有“一磅肉”、“三匣择女婿”、“犹太人的女儿”三条线索,结构紧凑。

        莎士比亚的喜剧,具有浪漫主义激情、浓厚的生活气息、有趣的矛盾冲突以及对逼真人物的刻画。他总是在轻松、幽默的喜剧描写之中不忘反映生活与时代,《威尼斯商人》便是如此。它不仅仅通过单单某一两个方面来进行反映,而是综合、自然、深刻地对时代风貌进行显现。《威尼斯商人》的一大成就,就是在轻松的喜剧描写中不忘反映时代,并非只在台词里述说介绍,而是通过情节、人物和人物关系等几个方面,来显示时代风貌与生活要求。 

        首先,在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并没有把故事发生地放在英国,而是选择了意大利威尼斯。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国家,它是文艺复兴的中心;而威尼斯又是一个多元又富有浪漫气息的水城,那里商业、手工业繁荣,航海贸易发达,是一个人人都向往的城市,写它就是在写时代。并且在作品的一开始,莎士比亚便对这里的商船、船上的货物、港口的风貌、商人们的面貌等进行了描写,具体地将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阶级关系等进行了展示。 

        第二,莎士比亚以威尼斯为背景,也是在强调它的“国际性”。那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是各国商人、名流,各阶层人士交流汇集的中心。举例来说,作品中的富家少女——鲍西娅,便受到来自九个国家的贵人的求婚。对于安东尼奥来说,他的航海贸易也涉及半个世界。此外,法庭官吏在官司场上,也说明了“威尼斯的法律为什么不能轻易改动”、“为什么要保护外邦人的利益”等问题,这种种方面,都在体现着威尼斯的国际性。 

        第三,戏剧中揭示出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种族、宗教以及经济矛盾”。主要体现在夏洛克(犹太人、外族)与安东尼奥(基督徒、本族)之间。他们两人之间不仅有经济矛盾,还有种族、宗教和人生观的矛盾。犹太人长期持有的思想观念是“自视为上帝的选民”,他们仇视外族,不与外族人接近,对基督徒更是心怀仇恨,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夏洛克会觉到自己的女儿杰西卡跟基督徒罗兰佐私奔是一份天大的民族侮辱及背叛;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夏洛克说他可以与基督徒做生意、做买卖,但绝不会一起吃喝、一起祷告的原因了。而夏洛克还骂安东尼奥是个“做贼心虚的收税吏”,这是因为犹太民族曾经受到过苛捐杂税的罗马帝国的残酷统治与压迫,在犹太人的后代心理上留下了历史的阴影。此外,对于安东尼奥这一类商人来说,犹太人一直都是外来的经济竞争者,莎士比亚在揭露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种族、宗教矛盾时,又紧扣“经济矛盾”这一中心问题,还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所以说,他既反对了夏洛克的贪婪、自私和“犹太精神”,又反映了基督徒对犹太人的侮辱和排挤,借夏洛克之嘴斥责基督徒的虚假和残酷。 

        以上的种种,便是《威尼斯商人》这部剧中广泛反映时代风貌,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础,揭示社会矛盾的体现。 

        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不是某一种热情或某一种恶性的典型,而是活生生的、具有多重热情和恶行的人,再加上丰富的环境,把他们多种多样的性格进一步放大、发展了。所以,夏洛克正是“一个完全由各种矛盾构成的人物性格”,更加深刻、真实、立体。 

        在《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在剧中的主要行动是“借给安东尼奥三千金币,并签下借据——如果不能按时归还,便从身上割下一磅肉来抵债。规定期满,安东尼奥的商船遇险,没能还款,在法庭上,夏洛克拒绝一切劝阻,坚持让安东尼奥割肉。”这样的行动,在我们看来,显得奇怪又荒诞,但通过进一步探索潜藏在背后的“动机”,便能得知一切。而莎士比亚也正是通过各种复杂的“心理动机”,来塑造出一个个丰满的人物。 

        他的动机之一,是因为经济。安东尼奥因为手头暂时无钱,又想帮助好友巴萨尼奥,因此去向夏洛克借款。而夏洛克之所以肯借,是因为安东尼奥是一个可信可靠的“好人”,是可以令人放心的。但是,他一见安东尼奥,又不免心生怨恨,因为安东尼奥借钱不收利息,把威尼斯城里所有收高利贷这一行的利息都拉低了。所以说夏洛克的利益也是受到损害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他终于可以借机对安东尼奥进行报复。但也正是如此,更反应出夏洛克这类高利贷商人共有的本性——自私、吝啬、贪婪。 

        除此之外,十六世纪的英国,排挤犹太人,不允许有不同的信仰,所以信仰不同就成了异教徒。因此夏洛克备受排挤,他被世人吐唾沫、出门必须要戴红帽子、只能居住在带围墙的旧式工厂里面。安东尼奥就曾经侮辱、歧视过犹太民族。他曾骂夏洛克是异教徒、杀人的野狗……而夏洛克面对这些,因为处于弱势地位,一直忍气吞声。也正因为这种积怨已久的民族和宗教矛盾,才让夏洛克无论如何都不想放过眼前这个大好时机,反击安东尼奥,更是展现他对基督教的不满与反对。

        夏洛克是一个高利贷商人,但绝不是一个“高利贷者的典型”这么简单。他的性格是复杂的,既包含着高利贷者的习性和品格,也渗透着当时犹太人受压迫和歧视的心理情感。在我思索夏洛克这一人物形象时,也会感到复杂、矛盾。他的自私、吝啬、贪婪、残忍和“犹太精神”,都让我感到讨厌和厌恶;但一想到他长期忍受排挤和侮辱,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积攒的民族宗教情绪,又使我心生同情与怜悯。 

        所以在夏洛克身上,应当具有喜剧色彩与悲剧色彩两方面的存在。喜剧色彩,是因为莎士比亚把这个人身上的那份自私、贪婪、视财如命用夸张的形式表达出来,引起我们的嘲笑与欢乐。而当夏洛克因为失去金钱而丧失理智时,这份喜剧效果就变得更加强烈。悲剧色彩在于上面所总结的种种,他原本具有诸多合理的需求,也应当受到尊重与同情,但这一切最终都失败了。

        对于这一人物形象,至今还存在着太多的争议,难以捉摸透彻,但正是如此,也反应出莎士比亚刻画人物的功力深厚,他笔下的人物,绝非图解某一观念的工具,而是情感作用下的真实活体。 

        对于莎士比亚来讲,他从不会受到各种情感交流的束缚,却也不会刻意去冲破什么。他就是在写活生生的人、写生活、写真相,揭示关于人生本质的经验。以上的赏析,仅仅是部分的,远远无法揭示出这部伟大喜剧的精髓,还是希望我们每个人能亲自走进这部作品,去真正发现它难以用语言说尽的魅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威尼斯商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