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五十四讲:远与近

    人们观察事物总有一个立足点。站在一个立足点上,扑入视野的事物是有远近不同的,同时,事物引起的感觉也有先后的差异,所以,文学作品对事物的描写自然应有远近之别。即写出距离。

      这距离,指空间的远与近。

      试看杜甫的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湖万里船。”这首 诗歌先写翠柳、黄鹂,继写青天、白鹭,再写远山、 积雪,后写近水、行船。就内容而论,这里有山、有水,有动、有静,有高、有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材料既错落有致,又井然有序地构成一幅情景交融、优美动人的图画。

      这距离, 又指时间的远与近。比如:《雨霖铃》(柳永,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写的是分别前。“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 ",写的是分别之时;。“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夭阔",写的却是想象的分别后的情景。由近至远,道出别前、 别时、别后的恋情。读着这样的诗句,读者自然而然地跟随作者,调动想象,去体验,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这距离,还指感情的落差。感清的落差距离又往往与时间远近或空间远近联系着的。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以送前、送始、送时、送止、送后的时间为线索,时间距离由近及远,作者的感情随时间的推移在急刷地变化着: 一次次的“泪下”,一次次的“追悔”,便是一种感情的落差距离。而这种感情距离是引起读者心理体验和共鸣的必要因素,也正是作品的动情力之所在。

      人们所熟悉的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描写月亮从床前到夜空,从道旅到故乡,就是从近处着笔,渐写远处的。这里的月亮,是融进诗人感情的审美意象,成为两地相思的媒介,在诗人感情的流线上移动,形成一种感情距离,形象地表现了诗入切切的思乡之情。

      德国美学家菲希尔曾说:“我们只有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看到美。距离本身能够美化一切。”这话不无 一定道理。

      距离远近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间距离,有空间距离,有感情距离等等。但无论何种形式的距离,一旦被反映到文艺作品中,都能增强美感。

      如,《去年冬天》(白桦):“字宙无论有多大,‘/我们都会把同一块生地眷恋! /我爱她,因为我离她太近,/你爱她,因为你离她太远。/太近,有太多太多幸福的忧.虑,/太远,有太多太多痛苦的思念。”诗中。 由于“远”和“近”组成的合力,威为诗人表达普恋的情感生活的形式,具有一种辩证意味的笃厚与深邃。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技巧五十四讲:远与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