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你自己的感觉”—这句话很有可能被曲解

最近一段时间,我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少了许多,相较于半年前,我似乎成了个甩手掌柜。

关注孩子的教育时,我曾绞尽脑汁、思虑深重,生怕耽误了孩子,然后一顿操作猛如虎:监督孩子学习;奖励加惩罚;选择名声好的培训班,陪学陪练。

在今天的反省中我意识到,我终究还是没有建立牢固的战略思维(或者叫“上游思维”)。

所以,我因为压力和其他事务的影响,就放松了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在优先级上,我把孩子的教育排在了后面。

其实,我们总在不断经受生活的磨砺,有了一次次的经验和教训后,我们就能整理出来:哪些是最重要的事,谁是最重要的人,哪些事需要长期积累,什么事比较紧急……

所以,我们告诉自己,不要再犯以前的错误,接下来我们要抓住重点,作好选择,走对道路。

然而,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发现自己又重蹈覆辙。问题出在哪里?

困难在于,我们的思维总被感受打败。

其实,我们更在乎的是自己当下的感受,那些分析出来的优劣利弊,最容易被忘在脑后。

当你内心深处不是真的认为,这件事的重要性排在第一位、第二位……你的身体很快就会背叛你的思维。

思维与感受看起来是不相关的类型,心理学却可以把它们连接、统筹起来。

心理学里,我们的思维属于意识;而我们的感受都是潜意识的反应。潜意识的感受是我们真实的内心需求,而思维意识却是浮于表面的,它常常与潜意识对立。

所以,孩子教育考验我们的,不只是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身体感受,我们潜意识中根深蒂固的倾向。

身体感受,或者潜意识,才是个人行为的决定性力量。

许多牛人在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都强调过,要尊重自己的感受。

其实,这句话容易被曲解。

乔布斯讲过,在他小的时候,他父亲告诉他,刚出生的小牛自己就可以站立起来,这是它与生俱来的能力。每个人也一样,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能力和感受,这正是要被尊重的地方。

巴菲特的父亲告诉他,尊重自己的感觉,你的感觉越是别具一格,别人越会说三道四,你越需要尊重自己的感觉。


这里有一个基本前提。他们的父亲从小就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在很小时候就懂得了尊重自己的感受。

他们从小就拥有了健康的,对自己感受的尊重。


不同的是,很多成年人是在自己的感受不被父母尊重,也不被自己尊重的过程中长大的。

他们现在的感受或多或少已是病态感受。

所以很多人需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去发现自己的创伤旧痕,寻求改善和疗愈。

我的一些有限的心理学知识,都是从武志红老师那里学来的。虽然所知不多,不过,我发现武老师讲述的心理学有一个基本判断,即: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基本都产生于婴幼儿时期,尤其是婴儿早期。

这与各种科学理论不谋而合。所以这能指导我们在思维层面认识到,面对各种事务、各种问题,我们都应该从最基本的,最底层的原理出发,坚守原则,不能偏离。

所以,忽略孩子的教育问题后,虽然我从思维上、意识上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可是我的感受、我的潜意识问题才是根本关键。

思维上纠正只是表面功夫,底层是心理上的纠偏。

你可能感兴趣的:(“尊重你自己的感觉”—这句话很有可能被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