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读后感

《心流》读完了,也有些感受,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老规矩,先介绍书的主要内容,再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和洞见。


心流这本书的,由来是作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幸福。

通过作者多年的观察和调查发现,幸福刻意的去追求是,得不到的。

单人生的某一时刻,当我们感觉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动,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被莫名其妙的力量牵着鼻子走。在这种难得的时刻,我们会感觉无比的欣喜-- 一种渴望已久的宝贵体验,在追寻理想人生的旅途中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这就是所谓的“最优体验”。

它像一名水手,握紧鼓满风帆的缆索,任凭海风吹拂发际,感觉船只破浪前行的愉悦--此时帆、船、风、海四者,在水手的血管中产生了和谐的共鸣。这又像一个画家,目睹画布上的色彩构成相互吸引的张力,在惊讶不已的原创者眼前形成崭新生命时的感觉。它还像一个父亲见第一次见到孩子对他报以微笑时的喜悦。

这种体验在作者看来就算是幸福的代名词。

怎么追求这种体验呢?

可以尝试养成自得其乐的性格,怎么做呢?

作者建议:

一 确立目标。

要体验心流,先得有一个清楚的奋斗目标。

选择目标与认知挑战有关。如果决心学习打网球,我就该学习发球、打反手拍和正拍,训练体力和反应。或者过程也可能正好相反:因为我从击球过网中得到乐趣,我渐渐把学习打网球当成一个目标。两种情景下,目标与挑战都是相辅相成的。

二 全神贯注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学会在行动的机会与本身具备的技能之间取得平衡。有些人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诸如拯救全世界,或在20岁之前称为百万富翁,希望破灭时,大多数人会觉的很沮丧,精神能量浪费了没有结果的追逐上,使他萎靡不振。

只有一个人的行动,与行动体系提供的机会相称时,才可能真正投入其中。

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越强,投入就越容易。

三 避免过于自我

投入需要专心,保持投入更是需要不断的专注。

“自得其乐的自我”能维系投入的状态。最常见的一个分心因素--自我意识过强,在自得其乐的人身上并不构成什么问题。他们并不担心自己表现的好不好,别人怎么看他,只是全心投入在自己的目标上。有时候,全心投入能把自我排除到意识之外,有点时候却正好相反:因为缺乏自我意识,所以能全身心的投入。自得其乐性格的各项因素往往互成因果,难以区分。选定目标、培养技巧、加强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以及摆脱自我意识,何者为先,其实并不重要。我们可以从任何一点开始,心流活动一旦展开,其他因素自然水到渠成。

四 从当前体验中寻求乐趣

拥有“自得其乐的自我”,能够学会确立目标、培养技巧、接受回馈,并懂得如何投入与参与,及时客观情况极为不利,也仍然能找到生活的乐趣。

然而仅仅学会控制一时一刻的意识状态,还不足以把所有状态都化为心流体验--我们还必须有个整体目标,使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有意义。如果一个人在不同心流活动之间穿梭,没有衔接的秩序,走到人生终点时,回顾经历的每件事情,就很难说出有什么意义。从自己做过的事前当中创造和谐。是心流理论赋予追求最优体验者的最后一项任务。通过它,整个人生串联成具有一贯目标的大心流活动。


以上内容,是书中作者介绍的部分内容。

心流是每个人都能体会的到的。

在这里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洞见吧。

一足够的余闲帮你更加从容的追求目标,从而达到心流。

这里从自己的早晨上班的经历开始说吧。

正常上班是9点,自己一般都是7.30起床,有的时候8点起床。这个点在人群中可以说是倒数第二晚的了。

起床之后,每一分钟都感觉很珍贵,洗漱。然后匆匆的看篇公众号的文章,或者看几页书,匆匆的去上班。

顿时感觉自己,开启了充实的一天。

然后每天正常傍晚6点下班,回到居住的地方,一不小心就花了1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在抖音上。

每当回想自己一天做了什么的时候,都大吃一惊,呀!一天感觉过的这么匆忙,可是自己什么都没有做啊。简单的几篇文章或者几页书而已。那些长远的目标,感觉还是遥遥无期。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好长时间,一直没有改善,自己也有想这是为什么,直到看到了《稀缺》这本书,才意识到。自己是在时间稀缺状态下,进入了心流状态,而在时间充足的时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所以整体的做事效果并不好。

心流让自己感觉到充实和满足,所以时间稀缺状态下的做事习惯,自己迟迟不能改善。还好《稀缺》这本书给出了解药,足够的余闲。比如9点去上班。原本计划7.30 才起床,这次改为7点。时间充足了,同样做事会长生心流,可是并不会让自己陷入哪种匆忙的状态中去了。

自己感觉的足够的余闲,让心流产生的更加从容,养成比较有容错率的做事习惯。

这个方式,还正在使用中,过年这几天的实践感觉有点效果,具体效果,经过时间检验之后再和大家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流》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