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与父母有一场战争,如果孩子赢了是喜剧,父母赢了则是悲剧。
中国几千年来的大一统,与儒家伦理中的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有很大关系,因为跪拜,听话,孝顺的统治成本太低了。如果像欧洲靠征服的方式进行大一统,在古代落后的技术背景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不尽相同,甚至意见相左,这就需要见仁见智了,父母的教育方法在与孩子磨合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发觉出一条彼此都认同的方式,最终与孩子达成一种舒服融洽的关系。唯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会接受父母的指导和意见。
每个孩子从小到大都在做一件事,就是父母对自己的关注,所以我们看到有些小孩从小特别不好带,总是哭,闹,或者总是半夜不睡觉,变着法的“折腾”父母。其实很可能是孩子在出生时与母亲的连接不好。使他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他只能以此来获得父母的关注,获得安全感。注意:安全感不等于安全,走在东方明珠的玻璃走廊上,你明知道它是安全的。但依然会怕,是因为没有安全感。
同样的道理,批评不可能给孩子带来改变,他只会更加朝你批评的方向走,以此来获得父母的关注,有些孩子会偷窃,赌博,打仗。这些靠批评都无法解决,除非他找到另外获得父母的关注点。
体罚更不是教育,而是报复,是为了给自己的愤怒找一个正当理由。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大概率是家里有一个唠叨的妈妈,因为唠叨会让孩子知道对也不去做。孩子如果抽烟,家里可能有一个打他的爸爸。
有知识的诅咒,就是你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也有人生的诅咒,就是大多数的孩子会复制父母的一生。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当复印件出现问题时,首先要检讨的就是父母这个原件。
认为孩子不如自己,小瞧自己的父母,孩子是不会听他说话的,骂孩子会带来双重享受:既可以带来内心的优越感又可以显示自己是负责任的父母。如果你瞧不起自己的孩子,孩子分分钟就能感受到。
记得小时候有次吃饭,我吃完了在旁边玩,我爸和人聊天,说:他长大了要是能赶上我一半就不错了。当时我马上不服气的和我爸争论了几句。但其实我心里想:呵呵,我长大比你强一百倍。其实我的记忆力很奇怪,从小到大很多事情我都忘记了,初中同学我都忘记了大半。但这件事情我确记得很清楚,就连吃饭时候大家坐的方位我都记得。因为那是这件事对我幼小的心灵是个伤害,孩子太希望获得父母的认可,所以父母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首先要把他平等对待,其次再把他当做孩子。
没有坏家长,只有笨家长,笨家长就是不愿意改变,不愿意努力学习的人,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寻找正确方法的人,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却不能代替孩子过一生。当然也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挫折和失败都需要孩子自己负责。
对于孩子的几个谎言!你这么聪敏,只要稍微努力一点,成绩就上来了!只要不玩游戏,你的成绩就上来了,他只会让孩子更加的玩游戏,因为如果不玩游戏他的成绩也没上来,他最后的救命稻草也幻灭了。
有些父母会告诉孩子:你考上大学我就不管你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用这样的方法教孩子,孩子不会认为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他会认为我是为父母才学习的。父母对孩子的课题横加干涉,不仅会破坏亲子关系。而且发生问题时,孩子会把责任转嫁给父母,抱怨父母,使孩子无法成长。干涉孩子的人生,是父母不相信也不尊重孩子的表现,这会阻碍了孩子成长。
学习的目的不是考大学,考上大学也不代表就拥有好的人生。因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高中时有些人会自暴自弃,就是反正我也考不上,干脆就放弃了。还有毕业烧书的,终于不用学习了。这都是病态的教育观念导致的。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可以自立。可以自己独立的选择,判断,并有勇气承担责任。父母应该相信孩子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你不相信他将来也要独立的解决问题。
对于自立方面,我想我可能有些话语权。上中学的时候,我爸就让我带着几万块独自去镇上还钱,记得第一次兜里揣那么多钱,当时的感觉是既紧张,又兴奋。生怕把钱弄丢了。高中上学就一个人背着包到离家100多里的地方自己报道了,安排入学的手续等等,大学就更野了,一个人第一次出远门,从内蒙到江西上学,家里通常是把半年的生活费全给我,自己安排花销。很多同事说我比较胆大,可能与这种深层次的教育有关系。
关于学习,从来都是孩子与父母博弈的战场。现实中越学习不好的家长越见不得孩子学习不好,因为这会勾起他对小时候学习不好带来的痛苦回忆。相反,学习好的家长反到更能接受孩子学习不好。
很多父母自己就不学习,自己打麻将让孩子好好学习,自己玩游戏让孩子不要玩,自己抽烟让孩子不要抽,自己就轻易放弃,然后把自己的理想全都压在孩子身上。孩子会想:凭什么?小时候没有办法,一旦他有点能力就会反叛。就会是大人经常讲的:这孩子小时候可听话了,怎么越长大越不听话呢?
我直到现在才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学习是有方法的,一定是有方法的。孩子对学习非常苦恼,是因为他还没找到方法。为什么学区房那么贵?很多家长却拼了命也要买!因为那里的教育资源会助力孩子事半功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现并引导兴趣是家长一生的课题。
有人问杨振宁教授说:为什么中国的学校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讲:就坏在一副对联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一次杨振宁回母校,看到校门口挂着这幅横幅,坚持把它拿下来,不然就不进去,校领导没有办法,只好摘了下来,说:那您给写一幅吧,杨振宁写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想获得诺贝尔奖这样的伟大成就。靠苦哈哈是不可能的。
一千多年前的孔子也在论语里写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不好并不代表就没有一个好的未来,难道有钱,有权,有势就是好的未来吗?有大量身家亿万的人羡慕你的无梦之眠,有大量成就不凡的人吸毒,自杀。
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比学习好重要的多了,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会更容易提升自己的价值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价值感会让他感受到快乐与满足,高中时我们班有个“狗白”,特别乐于助人,人缘极好,当我见到他妈妈的和善,我就都明白了。
那什么是好的未来,应该是我们中国观念中的“命好”,人生虽不是一帆风顺,但总能逢凶化吉、大难不死;能遇上一生所爱,却不强求进入婚姻;结婚后若一日缘尽,两人可以各奔东西但依然善待对方;工作当中不是没有困难,但却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是经历很多,能直面挫折却不至于受苦。这应该是好的未来。
我们都曾是孩子,但成为父母后,却忘了小时候希望父母怎样对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