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做投资需要学习哪些国学经典?

学习就是一个包围战。

义理就是中间那一点点。但是你一定要画一个大大的包围圈,广博地去学习才行。所谓触类旁通,没有旁,就没有通。你不可能盯着一个点死学,就能把它学通,而是要旁敲侧击,从旁边敲通。 读一本书,听一堂课,往往并不能弄懂,但不懂也没关系,学习的过程就是埋下一个个伏笔,播下一粒粒种子,这些埋下的东西会潜伏,会生长,会与你之后看到、听到、学到、遇到的东西互动。 在这互动之中,就功到自然成了,总有一天自然会通。通了之后,这事对于你来说就简单了,这就是由博到约。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东方智慧的经典源头,无外乎儒、释、道三家的智慧,这三家的智慧尽管各自所站的角度不同,所主张的价值也不同,但是,相同的是,它们讲的都是一个道,都是对一个道理的各自运用,所以说,无论我们是学儒,还是学道,还是学佛,都是可以进入的、通向智慧之道的大门,重要的是要一通到底,最后再把三家的智慧贯通起来,找到自己的定位,让它们为自己的定位和价值主张所服务。

《大学》中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做任何事,画个圈,定下来是第一重要的事,所以,我们也给我们要学的经典画个圈,选定一个学习的范围,否则,古今中外,古往今来,诸子百家,有用的东西、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根本学不过来,更深入不进去。学习是极为聚焦的事——越是定位精准,你的学习也会越聚焦,而不是博览群书。

所以,我们画定14部经典国学作为我们要学的根本:

儒家:《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王阳明传习录》

道家:《道德经》《庄子》

佛家:《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

兵家:《孙子兵法》《素书》《鬼谷子》

可以说,这14部经典当中的任何一部,都值得我们穷其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那都不一定能学透,更不要说全部学透了。就拿《道德经》来说,道德经字字解忧,行行消灾,句句灭难,比如其中的一句“少则得、多则惑”,就够我们做交易的人好好参上一生了!

不仅仅是《道德经》,这些经典当中的任何一部,哪怕我们只学到其中的一两句话,就够我们用一辈子了,最重要的是要按照它要求的去做,这才有用。把这14部经典画出来,也是因为每个人的兴趣、个性、爱好、方便法门都不同,从任何一个门进去,深入到底,得到的都是一样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之上,相互印证,触类旁通,那就再好不过了。

关于如何学习这些国学经典?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致广大”的方法;一种是“尽精微”的方法。这两种方法是相反的,是一阴一阳的方法,也是矛盾的,你认可了其中的一种方法,可能就会排斥另外的一种方法,因为,这两种方法同样各有利弊。

所谓致广大的方法,就是只领悟意思,不求精确的释义,核心要点在于把握经典全体大意,比如说通过诵读,大量、反复的诵读,以求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在读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那么一句或者几句进入到你的心田里,让你对它特别有感触,这就对了,说明你就缺这几句,在今后的岁月中,反复体会、咀嚼,并且潜移默化的去运用,让它来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交易;

所谓尽精微的方法,正好相反,主要的主张就是对字、词、义的追求。要准确的知道经典当中的每一个字怎么读,具体的意思是什么,怎么解释,怎么翻译,等等等等。

就像世界上的所有事情一样,一阴一阳之谓道,一件事,你占了一头就不能占另一头,你的焦点,只能聚焦在一个地方,而不是两个地方。你把焦点放在过于具体的一字一句上了,你就很难去从总体上领悟这部经典想要向你传达的最主要的意思和思想了。更不要说很多的解释和翻译,本身就是以文害义的,很多做注解的人,说不定自己对经典的理解都没有到位呢。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告诉我们,不能说,不能说,一说就错,能够用有限语言和文字说出来的那个道,不是最重要的那个道啊!最重要的那个道,是说不出来的,它是完整、全面的,只能去领悟,只能去运用。

尽管说,用精微的方法去学习经典,也有它的好处,但是,我们更主张的是用广大的方法去学习和领悟这些经典。这也是务实和务虚的区别。你要承认务虚的重要性,宏观的重要性,方向的重要性,战略的重要性更胜一筹的话,那就这样去学吧。因为王阳明先生就是这样学习的。

有学生问王阳明:“读书老记不住怎么办?”先生的回答斩钉截铁:“哪个要你记得?你若记得,未必晓得;你若晓得,不必记得。”这种见解,对我们学习这些经典来说,不啻醍醐灌顶!

你可能感兴趣的:(4做投资需要学习哪些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