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所需要的理论体系

不久前在家门口听到这样一句广告:十块钱一斤,十五块钱两斤,好吃不贵,不好吃包退。

一个时代的理论体系,必须解决这个时代最普遍的问题。何为最普遍?影响人数最多出现频率最高即最普遍。我的切入点就是这句广告词,因为这句广告词就包含着最普遍的情况。

首先将这句广告词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十块钱一斤,十五块钱两斤。

第二部分:好吃不贵,不好吃包退。

首先分析第一部分。

设问:这种商品的成本价大概多少?

回答:1、十五块钱两斤,这个人总不至于不赚钱,所以成本价不高于7块5每斤。

2、假设成本为5块每斤,那么售卖一斤所赚的钱与售卖两斤所赚的钱是相同的,因此成本价不高于5块钱每斤。

3、售卖这种商品的卖主往往不止一人,也就是说卖主有许多的竞争者,现假定这种竞争是比较充分的。

那么综合以上三条,则可以得出结论了:这种商品的成本价大概是4块钱每斤。

上面的这一组问答,数学家和经济学家大概是非常喜欢的,他们要手舞足蹈了,多和谐的数字呀!多完美的逻辑呀!但是很可惜,这些东西并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在进行逻辑推演时,我们总是容易忘记,任何的逻辑体系都是极其依赖前提条件的,一旦前提条件不牢靠,无论推演看起来多么的完美,它的结论都是无效的。而恰恰是前提条件,实际上并没有定论,在这种实际情况下,任何的以数字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系列高深莫测的推演和所得出的结果,都是无效的。如果数据能说话,它就会告诉人,它只是数据而已,强加在它头上的社会意义只是人的一厢情愿。这里绝不是说数据和逻辑一无是处,而是希望不要痴迷数据和逻辑,对人类社会而言,数据和逻辑的作用往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下面我们来仔细考察一下上面那组问答当中所蕴含的实际问题。

问题:商品的售价是如何确定的?

首先,商品在能出售前必须先得生产出来,而这种生产是有成本的。很明显,商品的成本价会影响售价,于是我们就会问:商品的成本价是如何确定的?

假设有一个人写了一篇文章,那么这篇文章的成本价是如何确定的呢?首先我们能够知道写这篇文章大概花了多长时间,假设是5天。很显然,人的时间,第一,是有限的。第二,维持时间是需要消耗物质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很容易就能发现,文章这样的商品与沙发这样的商品是完全不同的,根本区别在于文章这样的商品并不包含物质实体,而沙发这样的商品则包含物质实体。于是我们将商品分为两种:信息商品、物质商品。对于信息商品由于它自身不包含物质,所以信息商品只有时间成本。物质商品则既有时间成本,也有物质成本。

我们回到那篇花了5天时间的文章。由于已经清楚信息商品只有时间成本,那则可以说这篇文章生产成本是5天。至于这个人维持5天时间消耗的物质值多少钱,终究是算得出来的,而且也很容易计算。

至此,我们便解决了商品生产的成本问题。

于是我们便回到原来的问题:商品的售价是如何确定的?

卖者当然希望售价越高越好,但买者并不蠢,一块钱成本的东西卖一万块钱是不会有人买的,即便有那也不是普遍情况。但商品的价格如果太低以至于亏本,那卖者也就不愿卖了。由此可见,对卖者而言商品售价总是在某一范围内,下限是生产成本而上限则视买者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我们也知道,任何商品的卖者往往有不少。虽然买者并不清楚商品的成本,但是其它竞争者却是清楚的。差不多的商品,买者当然会选择价格低的,于是商品的价格总是被尽可能地降到了最低,这样那些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生产者往往生存很艰难甚至被淘汰。

综上我们则可以得出结论:商品售价总是在某范围内,它的下限取决于生产成本,而它的上限则主要取决于竞争者。

这样我们便大致分析清楚了买卖是怎么一回事。买卖问题就这么轻松愉快地解决了吗?不然呢?连不识字的农民都能轻松地学会买卖,由此可见买卖是极其简单的。在网络出现之前的买卖遵循着两条非常简单的原则:1、一手交钱一手交货。2、你情我愿。这两个原则可以被精简成一句话,你情我愿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卖本来就是简单的,简单到小孩子看过几次大人买东西都能学会。幼儿园的小孩子还玩买卖游戏呢!至于为什么经济学家反倒有点弄不明白,我想大概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太多了吧。问题会随着人知识的增多而变难,这的确也是个真理。

回到正题。我们也知道,卖是因为要买,没有买自然也就没有卖。虽然是先卖,后买,但实际上却是,因为买,所以卖。那我们的主要问题则转变为买的问题。而买是因为人的需求,表面上看买才是满足人的需求的手段,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不是自己的生产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是通过向卖者购买呢?答案也很简单,这是集体生产的结果。从个体生产直接满足个体的需求发展到现在通过集体生产个体购买的方式来满足个体的需求,这是一段很漫长的历史。自己生产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得追溯到采集狩猎时代。

人类的历史大致分成三段。第一段是人类个体的形成史,以自我意识的产生为分界线。第二段是集体的形成史,以是否通过集体生产来满足个体需求为分界线。之后便是集体发展史,其中网络的出现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人类的历史,实际上是人类社会的历史,社会的本质是集体。人类个体产生自我意识之前,人与动物是一样的,这段历史当中的人只是一般生物体,这是生物学家的事。人类产生自我意识以后,才真正成为人类,因此才有人类历史。人类历史大致从采集狩猎时代开始,因为更久远以前的状态第一不是那么纯粹,第二难以考察,第三无根本性质的变化。因此,人类的历史从采集狩猎时代开始。这样我们便回到了采集狩猎时代。

至此,我们便论述到整个理论体系的出发点:人类个体。

还记得广告词吗?分了两段,上面只是第一段,下面分析第二段:好吃不贵,不好吃包退。

第一段广告的分析中,我们关于商品,认为有两种商品,一种是物质商品,一种是信息商品。后面我们又说,因为买,所以卖。如果你认同这两个前提条件,那么则可以得出结论:买有两种,物质的买,信息的买。

现在假设:人类个体是纯粹物质的。

那么,纯粹的物质个体如何需要信息的买呢?既然信息的买已经普遍存在,那么也就意味着信息的买也是物质的买。这也就意味着,信息也是物质。

上面的这个假设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核心,所以最终得出了信息也是物质的结论也就理所当然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来自马克思。资本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大致意思是,一顿美味的晚餐与一顿平淡的晚餐是不同的,但资本论并没有讨论平淡与美味。实际上,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消化不了平淡与美味这两个概念的。物质时代的确需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但新的时代已经到来,这种世界观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史命。

抛弃了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否就没世界观了呢?实际上新的符合信息时代的世界观一直都被提及,只是不被看作是世界观,而是以性质存在的,这就是辨证性。辨证性只要提到世界观,无论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就没有不同时提到的。辨证的本质是对立统一,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相对立,但它们都是世界观,这就是世界观本身的辨证性的体现。只有当辨证性是这个世界最普遍的规律的时候,才会出现两个相对立的世界观,而两个相对立的世界观恰恰证明了辨证的世界观的正确性。辨证的世界观,名字不是很好,还是按照一贯的传统,称之为辨证主义世界观,简称辨证主义。

有了辨证主义,信息就容易定义了。

信息的定义:非物质。

当然这只是一个表面定义,停留在世界观的高度上,自然是不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定义了信息,也就可以定义人类个体了。

人类个体的定义:人类的个体

人类个体的本质:人类个体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与一个物质系统所构成的协调统一体。

有了这些定义,哪怕只是世界观级别的,都能解决不少问题了,当然主要还是新的世界观在发挥作用。

再回到广告词。首先我们能解释广告词本身了,要知道唯物主义是解释不了广告词本身的,因为广告词是信息。其次它的内容有好与不好这两个概念,新的世界观能解释好与不好本身的对立,而基于新世界观对个体的定义,这两个概念无非是针对人的信息系统的两个宣传词而已,而且有了信息系统自然也就能解释好与不好这两个概念的产生了。这世界终于变得和谐了。

最后,对标题的信息时代作一个说明。

结论:信息时代以网络的出现为时代划分标志。网络出现以前属于物质时代,网络出现以后进入信息时代。

接下来是关于整个理论体系的概述。(由于整个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前项依赖性,所以越是后面的部分列出的问题也就越不准确了。)

整个理论体系分为4个主要部分:

一、人类个体

二、人类集体

三、人类历史的总结

四、人类未来的展望

其中人类集体这一章又分为6个部分:

1、人类集体

2、家庭集体

3、师生集体

4、企业集体

5、国家集体

6、人类与自然

下面是大致的问题大纲:

一、人类个体

人类个体的本质:人类个体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与一个物质系统所构成的协调统一体。

问题1:信息的定义与性质

问题2:信息系统的定义与性质

问题3:物质的定义与性质

问题4:物质系统的定义与性质

问题5:人类个体的定义与性质

人类个体的定义:人类中的个体

人类个体的本质:(已有)

问题6:人类个体层面信息系统的性质

问题7:信息系统层面的信息的性质

问题8:人类个体层面物质系统的性质

问题9:物质系统层面的物质的性质

问题10:信息系统层面信息的作用

问题11:人类个体层面信息系统的作用

问题12:人类个体层面信息的作用

问题13:物质系统层面物质的作用

问题14:人类个体层面物质系统的作用

问题15:人类个体层面物质的作用

问题16:信息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问题17:信息系统与物质系统之间的关系

问题18:人类个体层面信息系统与物质系统之间的关系

问题19:信息系统与物质系统层面的信息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问题20:人类个体层面信息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二、人类集体

定义:人类集体是由在数量上大于1的人类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

问题1:人类个体的性质(已有)

问题2:人类集体的性质

人类集体的本质:人类集体是由一个或多个人类的个体构成的决策系统与由一个或多个人类的个体构成的执行系统所共同形成的协调统一体。

问题3:决策的定义

决策的定义:以对物质或物质系统形成某种约束为目的的针对信息或信息系统而进行的某种操作

问题4:执行的定义

执行的定义:以达到信息或信息系统的要求为目的的针对物质或物质系统而进行的某种操作

问题5:决策系统的定义

决策系统的定义:由多条决策所形成的集合体

问题6:决策系统的性质

问题7:执行系统的定义

执行系统的定义:由多种物质所形成的集合体

问题8:执行系统的性质

问题9:决策者的性质

问题10:决策者的定义

决策者的定义:参与决策的人类个体

问题11:执行者的性质

问题12:执行者的定义

执行者的定义:参与执行的人类个体

问题13:人类集体层面的人类个体的性质

问题14:决策系统层面的人类个体的性质

问题15:执行系统层面的人类个体的性质

问题16:决策系统对人类集体的作用

问题17:执行系统对人类集体的作用

问题18:决策者对决策系统的作用

问题19:执行者对执行系统的作用

问题20:人类个体对人类集体的作用

问题21:决策系统与执行系统之间的关系

问题22: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的关系

问题23:人类集体层面下人类个体之间的关系

三、家庭集体

问题:家庭集体的定义

家庭集体的定义:由具有基因遗传关系的人类个体所形成的人类集合体

问题:家庭集体的性质

家庭集体的本质:由以父亲母亲作为基因的遗传者而子女作为基因的被遗传者所组成的人类个体的集合体

问题1:父亲母亲的定义

父亲的定义:性别为男的人类的个体

母亲的定义:性别为女的人类的个体

问题2:子女的定义

子(儿子)的定义:性别为男的人类的个体

女(女儿)的定义:性别为女的人类的个体

子女的定义:对继承了同一对父母基因的人类个体或多个人类个体所组成的集合体的统称

问题3:性别为男的人类个体的性质

问题4:性别为女的人类个体的性质

问题5:父母正常的人类个体的性质

问题6:有父无母或有母无父的人类个体的性质

问题7:父母正常的单个的儿子或女儿的性质

问题8:有父无母的单个的儿子或女儿的性质

问题9:有母无父的单个的儿子或女儿的性质

问题10:无父无母的人类个体的性质

问题总:父母的情况与子女的各种情况

问题11:父母之间的关系及影响

问题12:子女之间的关系及影响

问题13: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及影响

四、师生集体

师生集体的定义: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集体

老师的定义:信息的传达者

学生的定义:信息的接受者

问题:师生集体中个体的性质

问题:老师学生各自的性质

问题:单个老师或学生对集体的作用

问题:单个老师或单个学生对老师集体或学生集体的作用

问题: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

五、企业集体

企业集体的定义:等同于企业

企业的定义:以获得货币为目的而聚集起来的集体

(企业已经很难定义了。现代的国家是以企业为基础组成的,但是企业本身并没有信息上的追求,也就是说目前的企业实际上是完全物质的,信息只是一种附属。)

六、国家集体

(完全无法定义了。)

七、人与自然

(待定。)

八、人类历史的总结

(基于新的世界观以及对个体以集体的认识重新考察历史、总结历史)

九、人类未来的展望

(有两个问题是肯定要涉及的。1、人类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2、对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案。)

后记

整个理论体系是从个体开始的,在个体问题当中,物质和信息的定义、性质以及关系可以说是核心基石,如果这两个概念没有很好的解决,那么整个体系都不会牢固。作一个比喻,整个理论体系可以看作一个宫殿,而物质和信息这两个概念则相当于两扇门。如果不推开这两扇门,则只能在宫殿外面瞧一瞧轮廊,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解决物质与信息这两个概念的时候,不得不提,时间,空间,运动这三个家伙。这五个要素的性质及关系,是古往今来哲学问题的根本,只不过以前并没有信息这个概念。爱因斯坦曾经打算写一个统一方程,他是想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凝结成一个方程,最终未能成功。当然不可能成功,少了一个基本要素怎么可能成功呢?但是,宇宙中基本要素是否只有五个呢?就算只有五个,真的可以写成一个方程吗?

无数的先哲们都曾思考过这些问题,虽然最终并没有什么结果,但这样的探索永远都不会停止,因为对人类而言,这种探索本身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时代所需要的理论体系)